最近這段時間接收到的這些信息給了李理很大的衝擊,之前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的李理並沒有發現,原來這個世界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她突然想起來小的時候看的金庸武俠小說,年少時,李理特別喜歡金庸和梁羽生的小說,看的那是廢寢忘食的。

她尤還記得,當時看《鹿鼎記》和《倚天屠龍記》的時候,她真心的歡喜韋小寶把那些女人都娶了,因為她是真的相信小說裏的韋小寶看似油嘴滑舌的,但是麵對他的女人他是能承擔起責任來的。也很想看到張無忌能跟趙敏、周芷若、珠兒和小昭她們在一起,因為她也相信擁有大義的張無忌同時也是愛美人的。

喜歡看到這種結局不是因為李理覺得男人應該三妻四妾,她是堅決支持一夫一妻的,隻是因為她相信金庸筆下的男主是有那個責任和擔當能承擔起這份責任的,同時這也是個HE結局。

如果按照現在的愛情和婚姻觀,她的這些想法就是三觀不正。可是,如果真的是三觀不正的,那她為什麼現在回想起來也覺得這種結局是皆大歡喜的呢?

她想再看一遍小說,畢竟十幾年過去了,小說的內容早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回顧一下,或許能找到這種想法的由來。

她不想憋在家裏看,也想去外邊換換空氣緩緩心情,於是便去了她經常去的圖書館。

她想找到一個答案,是這個環境病了,還是她錯了。亦或誰都沒錯,隻是世界變化太快了。

圖書館距離李理家不是很遠,坐公交車也就幾站地。這一路上,李理一直在頭腦風暴,不停的思考著。

在“愛情”這個詞還沒有出現的漫長歲月裏人們的婚姻關係是靠什麼維持的?難道是因為古人沒有近現代人會“總結”?那為什麼在“愛情”這個詞被聰明的近現代人總結出來後,人們的“愛情”關係反而不牢靠了呢?

李理總是覺得愛情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她理解的愛情應該是相互的,你懂得我的付出,我理解你的為難。你是我的港灣,我是你的依靠。你包容我的任性,我不嫌棄你的缺點。

李理有時候也在懷疑自己是不是太理想化了,所以才總是遇不到合適的人。

但是那些現在流行的愛情觀,李理總覺得那隻是有點自私的物欲要求,又或者,愛情可能就是自私的物欲需求吧。

分手已經兩年多了,李理一直沒有談戀愛,上次的戀愛經曆讓她感覺到疲憊,尤其是心累,到後來,兩個人根本已經到了無法溝通的地步了。

那次的分手讓李理總結了一條經驗,就是既然覺得無法在一起了,就要快刀斬亂麻,不要猶猶豫豫,也不要想著再給對方機會看他能不能改變。

首先期待著改變別人就是一種愚蠢的想法,其次,猶猶豫豫到最後還是得分開,而這個猶豫的過程是兩個人之間的相互折磨,當曾經的感情在相互折磨中消耗殆盡,不得不分手的時候,這整個消耗的過程和結局都是痛苦的。

這一路的思考,讓李理突然有了一個想法,她想寫一部有著自己真正愛情觀和婚姻觀的小說,不要再去寫套路了。

她真心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帶給閱讀它的人一些正向的思考和引導,能帶給閱讀者一個積極的能量。

但是她也不是很懂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雖然聽過很多身邊朋友的故事,也見證過各種各樣的愛情故事,但是不是親身經曆的總是少了那麼點說服力。

不過李理相信,隻要她想寫,那就難不倒她,她可以大量閱讀,再從身邊人的故事中總結經驗,找些靈感,同時,她也期待著在這個過程中能經曆一次真正的愛情......

來到圖書館後,李理先打開電腦,打開空白文檔,按照自己的想法,先給新文擬了一個名字——《結婚吧,不隻是因為愛情》作者:李理,李理沒有筆名,她覺得自己的名字就很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