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第一段:正確評價和分析自己的能力

你有多大能力,自己並不清楚,其實能力是動態的,如果被“逼上梁山”,你也是一條英雄好漢!

人的能力有許多種:學習能力、寫作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辦事能力、演講能力、領導能力等等,這裏所說的能力是指以創業為主的綜合能力。

第一步、什麼是能力

一、能力的定義

能力是勝任某項任務的主觀條件,能力是現有知識與經驗綜合所形成的思想,並通過行動產生的能量。

能力是動態的,不斷發展的。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大,要看你所麵臨的事件有多大,在一般情況下成正比,即你遇到的事件越大,推動你行動的決心也就越大。因此,當你設定的目標越高,相對你的能力和動力也就越大。每個人的能力潛能都是巨大而不可估量的。通常人們的心理弱點是:常常認為自己“無能為力”。多數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力,因為從來沒有用過。

那麼怎樣才能得知自己有多大能力呢?因為能力涉及麵十分寬廣,這裏僅以創業為主線,談談一個人在創業方麵的能力,首先了解一下有關職業的情況。

二、了解職業

過去人們常說世上的職業有360行。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知識爆炸”使行業的分工越來越細。進入信息時代,一些高科技行業不斷地湧現,如今職業已經發展到3000多個行業了。無論行業怎樣快速發展,“行行出狀元”的基本屬性不會改變,每種職業都可以出人頭地。問題的關鍵是我們能不能選準適合自己的發展行業。俗語說“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隻要選準了適合自己的行業,付出了努力,成功就不會太遠。不信你可以看一下滿街的經營項目,讓人眼花繚亂,什麼都有。那麼他們是不是都能賺錢呢?從理論上講,每一個行業做好了都能賺錢,不然早就倒閉關門了。

日本有個做鞋的人,聞名世界,他專門為國際名人做鞋;北京有個四合院“宮廷菜館”,每天隻做一桌,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黨政要員、知名人士都想品嚐,需要一個月前預訂才行,每桌上萬元。就是賣水的,有了好品牌也同樣可以賺大錢,“娃哈哈”純淨水就是一例,本來我國北方的水質比南方的要好,可是娃哈哈集團卻把南方的水賣到了北方。

世上謀生的手段有千萬種,但是概括起來隻有兩種:一是仕途,二是技藝。而仕途的路非常狹窄,技藝的路則十分寬廣。當然每條路都有它的規則,即專業知識。不要一提到專業知識,就認為自己掌握的“綜合學問”就沒有了用場,隻要選準了方向,自己學到的任何知識都可以在任何一個專業中得到直接或間接的應用。比如我是學農的,做了記者,我對農業的報道就很內行。知識不在於你掌握了多少,重要的在於你怎樣運用。

三、知識在於運用

人們都說“知識就是力量”。其實知識是一種潛在的力量,是力量的基礎,隻有明確了人生方向,有了人生目標才會發揮出真正的力量。知識有兩種:一般性的和專業性的。知識了解的多少是一回事,怎樣合理的運用,則是另外一回事。假如你把全世界的知識都了解到了,而不會應用,那麼你隻能是一個資料庫,學會怎麼應用才是關鍵。知識少也並不可怕,可以根據目標需要繼續學習,而且目標會逼你主動得去學習。正在打造世界最大家具企業的大連華豐企業集團董事長何雲峰,五十多歲了,還在學習外語,學完了日語學英語,為什麼要學呢?因為他需要與日商、美商打交道,目標需要。另外,知識不夠用時,還可以“借雞生蛋”——聘請專家為自己服務。許多大企業或大財團,沒有不聘請專家的。說到這兒,就需要了解一下自己是一塊什麼材料了。

四:衡量自己的標準

“人貴有自知自明”,可是真正做到自知自明談何容易。首先需要了解人的本質。

1、人有三個層麵:一是自己認為自己是個什麼樣子;二是別人認為你是個什麼樣子;三是真正客觀上的你,也叫“自我”。“自我”是神秘的,你自己似曾相識,別人對你的“自我”也是似曾相識。比方說,你有好長時間沒有和朋友見麵了,見麵時雙方同時都會發現對方有很大的變化,因此才有“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的說法,這是“自我”在變的原故,這是表成現象,其實內心現現象也是這樣,隻是看不到,全憑自己感覺了。

2、評估自己的資產有多少:自己的資產是什麼?每個人都有兩種資產:有形的和無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