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尾聲(上)(1 / 3)

��\u0011e“妹妹這話差了,其實,我也羨慕你啊!”玉琳不料樂安公主會這樣說,過了很久才說出這麼一句,這讓樂安公主的眉微微一皺就問:“姐姐因何羨慕我,若說我是天子一母同胞的親姐姐,可陛下待姐姐,也是一樣的,甚至……”

樂安公主的話沒說出來,甚至在某些地方,有一二分高出自己!玉琳笑了:“玉枝,你瞧,你有爹娘可以撒嬌,有兄弟有姐妹!我不羨慕你別的,從小,我就羨慕你可以和皇後娘娘撒嬌!”

這裏的皇後娘娘,自然不是胡氏,而是那位太後!樂安公主回想過去,不由笑了:“是啊,我總羨慕你得到的比我多,可是仔細想想,我得到的又何嚐不比別人多呢?”先帝和太後,雖然夫妻情分不怎麼樣,但他們在對待女兒這方麵,算是好父母。樂安公主從小是被嬌寵疼愛長大的。

既已有了好父母,又去想別的做什麼呢?樂安公主展眉一笑,她生的明豔,這一笑竟如牡丹盛開一樣那樣燦爛:“姐姐的話我記住了,很多事情不要去想,就可以了!”

玉琳拍拍樂安公主的肩:“這樣最好,你要知道,天子對你們,也是十分看顧的!”長公主的名分,已經足以讓樂安公主這一生都榮華富貴連綿不斷。

“是啊,上個月三姑姑上書,說俸祿太少,家用不夠!阿弟再氣惱她,還是下詔讓她的俸祿加了三成!”這個結果當然離雲夢長公主的要求相差很大,雲夢長公主要求的,本是三座鐵礦。被皇帝以鐵礦乃是國本而改為加俸祿。

提起雲夢長公主,玉琳的眉微微一皺:“三姑姑這輩子,大概也就如此了,現在她兒子還小,等再大些,就有京城人頭疼的了!”

“阿弟已經想過了,等戰事稍定,就下詔從勳貴人家,選人進兵營!”戰事稍定,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稍定,玉琳心中對丈夫的思念又濃起來,阿鬆,你一定要平安歸來,我和孩子都在這裏等你。

樂安公主見玉琳不語,曉得她思念丈夫,拍拍她的肩安慰一下她。玉琳已經露出一絲笑,小望舒牽著弟弟跌跌撞撞往這邊跑來,玉琳張開雙臂接住孩子,聞著女兒身上的*,隻有這樣,才能讓心安定下來。

日子就這樣緩緩流過,柳鳳英也適應了在宮內的生活,除了不能常出宮,別的供給無缺,服侍的人也很恭敬。宮裏雖因在先帝孝期少有宴會,但皇後過段時間也會召見她們婆媳。胡皇後召見她們婆媳時,擺出的姿態很低,就像真的是招待家裏親戚一樣。

這樣的日子很舒服,可是不管是柳鳳英也好,還是玉琳也罷,都在思念遠方的柳勁鬆,卻不能表露出來。

轉眼就是過年,這是皇帝登基以來,第一次接受百官新年朝賀,別的能省,這個朝賀和之後的宴會是怎麼都不能省的。玉琳在朝賀前,再次見到了楊墨蘭。

時間過去那麼久,玉琳看見楊墨蘭的時候,心裏已經十分平靜,如同她真的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一樣!楊墨蘭看見女兒這樣,心裏不知是該欣慰還是有別的思緒,但還是行禮如儀!

玉琳照舊沒有受她的全禮,說了幾句家常之後,楊墨蘭就道:“小犬從邊關回來已經一個來月,他說,他離開時候,駙馬一切都好!”

“多謝徐大人了,聽的徐太夫人為徐大人尋了一門親,不知是哪家的姑娘,等到了日子,我定會讓人送去賀禮!”玉琳的回答也很平靜。

這讓楊墨蘭心裏更加欣慰,這樣的場麵才該是當日送走女兒時,心裏想的見到女兒時的場麵,楊墨蘭笑著道:“我們徐家,本也沒什麼大家事,尋的,也就是一般人家的女兒。姑娘今年十七了,阿嬌見過,說瞧來很溫柔,很適合小犬!”

這樣就好,這樣平靜地談著家務事,就像她們之間從沒有過血緣一樣。玉琳也笑了:“徐太夫人果然想的周到。到日子,我雖不好去喝喜酒,賀禮是一定會有的!”

“多謝公主!”楊墨蘭看向玉琳的眼也是那樣溫柔平靜,看著這雙和自己一模一樣的眼,玉琳綻開笑容:“聽說潘三奶奶都生了孩子了,記得當初見她時,還是個孩子呢!”

“是啊,多虧當日公主送的那三件裘衣,不然的話,貴州苦寒,我這把老骨頭熬不過去!”一問一答,如同最正常的公主遇到重臣母親,於是有意結交,然後進行攀談一樣。

內侍已經讓眾命婦進殿,好對皇後進行朝賀!玉琳被迎到公主們所站位置,回頭看過去,見楊墨蘭已經站到她該站的位置。事情,本就該回到原來所處的位置,選擇了,就別後悔!

玉琳深吸一口氣,平靜地和眾人一起,進殿朝賀,朝賀畢領宴,如同每一個新年一樣。

戰事初起時,不管是青唐還是大雍,都有速戰速決的打算,畢竟打戰是個耗資巨大的事情。於是雙方都出精兵交鋒數次,青唐的兵丁雖然精銳,可大雍的兵也不那麼老弱。

數次之後,雖沒逼退青唐大軍,但也沒讓他們入關一步。青唐見情形如此,也隻有擺開陣勢,和大雍對峙起來。

對峙的話,也算中了大雍的下懷,大雍雖然每年都有災禍,但疆域廣大,這邊遭災那邊穀熟也是常見的。可青唐不同,當初諸王同意出兵的理由之一,就是攻打後,可以劫掠一番。現在大軍這樣耗在邊關,那銀錢嘩嘩地花掉,隻見出不見入。況且戰事一起,邊關互市就關掉,青唐又少了一個賺錢的來源。

一天兩天,一月兩月還能支持,這一年兩年,青唐那邊就有不同的聲音,甚至有人說,這個借口找的太糟糕了,為雁寧公主一人,耗掉這麼多的金銀,實在是件賠本買賣。

青唐那邊議和之聲漸漸大起來,甚至還有人要求把雁寧公主送去大雍,不再指著皇後之位,而是尋常妃子。此刻也沒人說青唐皇帝的麵子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