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評論員

黑虎廟小學校長張玉滾,之所以能夠感動無數人的心靈,就在於他無怨無悔紮根偏僻山村17年、全心全意幫助孩子走出大山改變命運的那份難得的堅守和責任。

這位平凡而又普通的80後基層教師,麵對微薄的工資,簡陋的辦學條件,養家糊口的困窘,他不忘初心、潛心教學、精心育人,艱苦奮鬥,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教育的真諦。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張玉滾愛孩子、愛學校、愛教育、愛家鄉父老鄉親。為了孩子,他練就了一身過硬的好本領:拿起勺子能做飯,牽起針線能縫紉,掂起斧鋸是木工……為辦好山區寄宿學校,他白天教書,晚上照料學生;有的留守孩子缺乏父母的關愛,他常常去幫助,總是去關心;有的孩子交不上餐費,他悄悄自掏腰包墊上……

教師承擔著最莊嚴、最神聖的使命,堅守三尺講台最需要的是“師道良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修德,既要立意高遠,又要立足平實。要立誌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這是大德,養大德者方可成大業。”教育,猶如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觸碰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是用整個生命去哺育一群生命。堅守可貴,堅守難得。雨入花蕊,自成甘苦。水歸河川,無問西東。17年來,張玉滾用一點一滴的行動,將一件件平凡瑣碎的小事做細做實,為一個個大山裏的孩子點燃希望照亮前程。

奮鬥是青春的座右銘。張玉滾的堅守告訴我們,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隻有將青春融入奮鬥的時代洪流,才能在奮鬥的征程上踩出康莊大道,收獲累累碩果和踏踏實實的幸福。

《河南日報》2018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