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靜 黃 辛
從30歲到55歲,王逸平為新藥研發執著探索、殫精竭慮,他領銜研發的創新中藥——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造福2000多萬病患,而他卻在與不治之症抗爭25年後,倒在了熱愛的科研工作崗位上。
連日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王逸平的動人事跡引起強烈社會反響,尤其是王逸平生前所在的中科院上海地區的科技工作者,紛紛抒發各自的內心感悟。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是他一生的寫照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表示,王逸平的事跡和崇高精神生動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科技工作者提出的“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要求。他領銜研發的創新中藥造福2000多萬病患,是實實在在為百姓謀幸福的“驚天動地事”。科研工作者要以王逸平為榜樣,並將他的精神轉化為實現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的強大動力。
“王逸平用自己無私奉獻的一生踐行科學家精神,堅守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初心。”中科院上海分院分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滬區黨委副書記田申榮如是說。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老所長陳凱先說:“作為老同事,我們始終感覺王逸平從未離開我們。王逸平常說,新藥研究就是和時間長跑。他永遠在追趕時間,除了現代中藥新藥丹參多酚酸鹽,他曆經多年研發的抗心律失常新藥也完成二期臨床試驗。他是一位傑出的藥學家,值得所有人敬仰。”
為真理付韶光,
他總是堅持“再戰一個回合”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研究員蘇梟被王逸平頑強的毅力和樂觀的精神深深打動,他表示:“王逸平是科研工作者的傑出代表,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勇於擔當、銳意進取,忠於黨和人民的奉獻精神,‘願為真理付韶光’的崇高信念永存。”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32研究所科技發展部汪毅說:“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王逸平‘再戰一個回合’的精神。我們要學習他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時刻提醒自己要堅持‘再戰一個回合’,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黨支部書記王迎春認為,王逸平生前最大願望——做出臨床醫生首選的新藥,道出了一位藥物研究者的最高追求,也道出了一位科技工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胸懷家國,
他執著探索直到“燃盡風華”
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常亮深感從王逸平身上學到了很多。“做事情一定要胸懷國家,報效祖國。最大的胸懷就是心係國家,心係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黃敏反複看了多遍央視《時代楷模發布廳》專題節目,心中非常難過,“王老師是個非常低調和淡泊名利的人。學藥的人都是半個醫生,誰又不清楚熬夜、勞累、壓力等對身體的傷害。隻是,因為肩頭有責任、心中有夢想,該拚命時,依舊一點都不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