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王逸平在申城引起熱烈反響(1 / 1)

荀澄敏

他不忘初心、胸懷大愛,始終把解除人民群眾病痛作為人生追求,研發現代中藥丹參多酚酸鹽,造福2000多萬名患者;他追求卓越、銳意創新,先後完成50多項新藥藥效學評價,構建了完整的心血管藥物研發平台和體係;他堅忍執著、奮發忘我,以頑強的毅力和樂觀的精神,25年與病魔不懈抗爭,默默無聞投身科研,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中藥現代化奮進者之歌……他就是王逸平,生前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2018年4月11日,王逸平因病在辦公室離世,年僅55歲。

2018年11月16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發布王逸平的先進事跡,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王逸平的先進事跡,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上海廣大科研工作者、在校學生紛紛表示要傳承王逸平的赤子之心,在科學研究中不斷創新、攻克難關。

巨大病痛之下

25年堅持在科研第一線

上海交大基礎醫學院藥理學與化學生物學係研究生劉學良在2017年的畢業生答辯會上,第一次見到了王逸平。“當時他一邊聽我們畢業生的彙報,一邊仔細翻閱著畢業論文,每到王逸平老師做點評的時候,他所提出的問題總是很犀利準確,對我們下一步研究非常有幫助。”劉學良回憶說,“沒想到這竟然成了我與‘老學長’的最後一麵,原本我想請教他一些醫學上的問題。”讓劉學良感到更為吃驚的是,王逸平原來在巨大的病痛之下,25年依舊堅持在科研第一線,始終兢兢業業,但他看起來跟普通人並無兩樣。

“我們有這樣優秀的學長,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劉學良和他的同學們都表示,“我們這些年輕的學生要盡快成長起來,要接過前輩們的科學接力棒,始終要把科研事業放在第一位,用最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造福更多的病人。”據了解,上海交大醫學院藥理係的研究生黨員們還自發學習王逸平老師的先進事跡,他們表示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都要把科研當作事業來追求,堅定信仰,不斷勇攀高峰,為中國醫藥事業貢獻各自的綿薄之力。

上海交大醫學院教師邵榮是王逸平研究生時期的同學,在邵榮的印象中,王逸平是一個認真誠信的人,無論班級搞什麼活動,他總是積極主動地幫忙策劃組織。“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時候,大學校園裏彌漫著一股出國熱潮,但王逸平卻不為所動,他把所有精力投入科研,王逸平覺得先要把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好。”邵榮說,“認認真真這四個字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最難。王逸平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做科研的人,這也是我們最值得學習的地方。”

治學嚴謹、鍥而不舍

數據出一點問題一票否決

“我覺得王逸平老師樂觀淡泊的人生態度,最值得我們學習。”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院博士生李國衛說,“在有限的人生時間裏,王逸平老師為病人做了最全力以赴的努力,其實王老師自己也是病人,但他對人生孰重孰輕想得非常明白。我現在對未來有些迷茫,聽了王逸平老師事跡後,我深深感到要珍惜時間,更要加倍投入到自己研究領域中。”

在科研過程中,王逸平有個習慣,那就是始終堅持保留每一個原始數據,如果有一個數據出了一點問題,就實行一票否決。“我感覺王逸平老師身上有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氣神,我們在日常科研中會經曆很多失敗,但在王逸平老師的字典裏,從來沒有‘放棄’二字,這才是讓我最為動容的。”作為科研人員,中科院——馬普夥伴計算生物學研究所邵振說,“我也要把王逸平老師的這種嚴謹、鍥而不舍的精神帶到日常工作中,以更高的要求來鞭策自己,真正把工作當作興趣、當作事業來追求,這樣才能不斷攻克難關。”

解放網2018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