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001b�我叫陳安遊,是陸軍原某掃雷大隊大隊長。我是戍守雲南邊防30多年的一名老兵,參加了曆次邊境大掃雷行動,親身感受了雷場的凶險無情,目睹了排雷官兵的英勇無畏。杜富國是我們大隊的一名戰士,也是我最為驕傲、一生牽掛的好兵。
2018年10月11日,對我們大隊來說,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那天下午,杜富國在執行掃雷任務時,發現一枚半露出地麵的加重手榴彈,他對同組戰友艾岩喊出“你退後,讓我來”,在上前查明情況發生爆炸瞬間,把生的希望讓給戰友、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驚天一擋為戰友築起生命屏障,自己卻失去雙手雙眼。杜富國為人民利益勇闖雷場,為邊境安寧揮灑熱血,他的英雄事跡和崇高精神激勵了廣大官兵、感動了億萬國人。
如今,半年多時間過去了,我的內心始終有一種傷痛——不敢碰,一碰就會落淚;有一種感動——揮不去,時時蕩滌靈魂;有一種思考—在心頭,讓我深入探究。一個普普通通的年輕士兵,是什麼給他勇氣,在危險麵前“敢擔當”?是什麼給他力量,在生死關頭“讓我來”?回溯杜富國的成長曆程,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這個英雄戰士的湧現不是偶然的,是強國強軍新時代孕育造就的。
這些年,學習強軍思想、幹好強軍事業成為部隊建設的主旋律,“聽黨話跟黨走、做新時代的好戰士”熔鑄官兵靈魂、成為行動自覺。2015年6月,掃雷大隊組建,任務是為邊疆人民徹底掃除雷患。人民有需要,部隊有行動。受領任務的分隊,官兵爭著來、搶著上,計劃抽組405人,收到的請戰書就有1400多份。一封封請戰書,書寫的是熱血軍人為民掃雷的使命擔當;一枚枚紅手印,跳動的是新時代官兵鐵心向黨的赤子之心。
其中一份請戰書非常特別,這樣寫道:“怎樣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衡量的唯一標準是真正為國家做了些什麼,為百姓做了些什麼。這就是我的使命,一個聲音告訴我,我要去掃雷。”字裏行間透射出的堅定信念和崇高追求,讓我這個老兵肅然起敬。從此,我記住了他的名字——杜富國。
信仰澆灌靈魂,行動彰顯忠誠。入伍8年多,麵對4次崗位變換,杜富國總是“黨叫去哪就去哪,黨叫幹啥就幹啥”,始終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大隊發展黨員,他第一批入黨,是兵齡最短的一個。我問他為什麼入黨,他說“我入了黨,就更有資格帶頭幹、挑重擔”。從邊防戰士到邊疆衛士,從掃雷尖兵到排雷英雄,一路走來,杜富國把“黨有指示,萬死不辭”刻在腦海、付諸實踐,以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代革命軍人堅決聽黨指揮、對黨絕對忠誠的鏗鏘誓言。
雷場就是戰場,掃雷就是戰鬥。這次雲南邊境掃雷,雷區地形險要,很多情況下隻能進行人工搜排;地雷爆炸物種類多、密度大,性能極不穩定,稍有不慎就會發生爆炸。完成好掃雷任務既要有滿腔熱血,更要有過硬本領。
能打勝仗的號令催征、實戰實訓的熱潮熏染、強國強軍的使命召喚,點燃了杜富國為國家出征、為人民掃雷的如火激情,生發了他向強軍奮進、向打贏突擊的強大動力。他把自己的QQ昵稱改為“征服死亡地帶”,微信名稱改為“雷神”,以此激勵自己。從掃雷專業的門外漢到“專業通”,杜富國付出了超常的汗水和努力。學理論,他把知識要點卡片帶在身上,隨時隨地拿出來學一會兒,常常加班學習到深夜;強技能,別人練1個小時,他練2個小時,每個動作都重複上百遍;練手感,他堅持每天練習上萬針,用探雷針像繡花一樣,把訓練場前的草皮翻了個遍……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3個月臨戰訓練,杜富國熟練掌握10餘種爆炸物排除方法,精通爆破、搜排、銷毀等各項技能,還探索出開辟通路“田字切割法”、人工搜排“十六字要訣”,設計製作10餘種安全轉運沙箱,有效提高了排雷效率和安全係數。杜富國一心勤學苦練、一路奔跑衝鋒,鍛造了一身挑重擔、打頭陣的過硬本領,被戰友們譽為“全能雷神”“雷場創客”。他的精武足跡,詮釋了新時代革命軍人向勝戰攀登的不懈追求,折射了新時代人民軍隊向一流奮進的堅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