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新聞作品(10)(1 / 3)

集體經濟壯大了,崇崗村黨支部就把為群眾謀利益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近年來,村裏先後投資250多萬元,修通了村莊柏油路8.5公裏,投資150萬元打了6眼機井,修建揚水站、渡槽、蓄水池等水利設施,砌護農渠3公裏,極大地改善了村裏的生產、生活條件。

(字幕)2004年起,崇崗村在全縣率先為群眾繳納農業稅,每年拿出1萬多元,為村民交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自籌部分。2005年起,崇崗村每年向貧困老黨員、老弱病殘群眾發放救助金3萬多元。2006年起,崇崗村每年向村民補助水費100元,讓群眾得到了更多實惠。

村民有錢了,黨支部就把他們最想改變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願望抓緊變成現實。崇崗村周圍有大大小小上千個煤場,整個村莊衛生環境比較差。結合新農村建設,崇崗村著力在村容整潔上下功夫,先後投資、補貼173萬元,新建一處30戶的塞上農民新居示範點和一個20戶的農民新型生活示範社區,建起了一個700多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對居民示範點周圍進行環村綠化和環境衛生整治,改善了村民居住環境。

同期聲:村民

為了帶動崇崗地區的人流、物流,村裏又采用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在新建居民點旁邊配套建設了一個占地50多畝的崇崗物流中心,為村民生活提供方便,為經濟發展增強後勁。

同期聲:李天新

“必須發揮帶頭作用,給黨員和群眾做出表率,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書記,當好村書記,就是要吃苦在前,甘於奉獻,一身正氣,這樣群眾才能信服你,才能當好領頭人。”

真抓實幹聚民心,建設文明富裕村。在全村黨員的共同努力下,崇崗村的村級組織建設和經濟發展都取得了驕人業績。到2006年年底,崇崗村集體資產達到了120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240萬元,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0500元,居全縣前列。

務實謀發展,民主促繁榮的崇崗村黨支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信心,落實十七大精神,帶領群眾向著富裕、文明、和諧的美好生活闊步前行。

古鎮騰飛正逢時

——寶豐鎮依托特色文化發展鎮域經濟紀實

王鵬

地處寧夏平羅縣東北部的寶豐鎮是個聞名全區的曆史文化古鎮。自公元1024年北宋建省嵬城開始,寶豐已有900多年的曆史。清朝雍正年間和民國初年寶豐先後兩次設縣製。在這個古鎮上,先後發生過兩次大地震。地如虎躍,土如坎起,神奇的古鎮曾一度由西北繁華的商貿旱碼頭淪落為不毛之地。然而,經過勤勞智慧的寶豐回漢兒女們一代代的共同努力,如今的寶豐再次崛起。

源遠流長曆滄桑,日新月異呈異彩。作為寶豐曆史的見證,幾經波折的昌潤渠已在寶豐的土地上流淌了幾百年。沃野萬頃的寶豐物豐人旺,悠悠幾百年的農耕史孕育了寶豐獨特的人文氛圍,成為寶豐人民的精神財富。

如今豐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寶豐實現新世紀騰飛的助推器。

同期聲:鎮黨委書記張海雲

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回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朵奇葩。在長期的發展中,回族群眾在與各兄弟民族的交往中,逐步形成自己獨特而豐富的文化。文化曆史悠久,回族聚居的寶豐繼承回族文化的精髓,並在不斷實踐中使之發揚光大。

飲食文化是回族文化的重要內容。在回民占全鎮人口85%的寶豐,當地的回族群眾在繼承清真菜的基礎上不斷挖掘、翻新。手抓肉、清燉羊肉、羊肉燜幹飯等清真菜不膩不膻,令人饞涎欲滴;涮羊肉、牛羊蹄子、羊羔肉膾炙人口,富有地方特色。寶豐的油香、饊子股細條勻、製作考究,香酥可口的寶豐饊子已成為人們饋贈親友的佳品。

作為民族特色建設的重點,寶豐鎮黨委政府一直致力於回族風味小吃一條街建設。目前,寶豐農貿市場上的小吃一條街已初具規模,每逢集日、熙來攘往的各路客商把這裏圍得水泄不通,這裏正在成為寶豐民族風情特色的窗口。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特色是最靚的品牌。為了進一步借助民族特色打造寶豐特色品牌,近年來黨委、政府抓住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的有利時機跑項目、引資金,加快寶豐城鎮建設。正在迅速崛起的寶豐小城鎮穆斯林建築風格十分鮮明。鎮黨委、政府十分注重在城鎮規劃中保持建築的民族特色,他們深知:

隻有繼承而沒有創新是沒有生命力的,一味追求創新而放棄傳統則會成為無源之水。在小城鎮建設上,寶豐鎮黨委、政府找到了繼承創新的結合點。

同期聲:群眾

近年來,快速富裕起來的回族群眾十分注重清真寺的建設,改造、新建的清真寺肅穆莊嚴,與高聳入雲的現代通風塔,共同構成了鎮區獨特的景觀。

以清真寺為中心,寶豐的民居建設如火如荼。寶豐穆斯林群眾在繼承穆斯林建築風格的基礎上采取了許多新式樣,有虎頭式、有小島樓式。居室的建造中注重肅穆典雅而又顯得別致、新穎。新建的政府辦公大樓、宣傳文化體育中心、新月廣場則更是寶豐人繼承與創新的典範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