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引珠》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到渝州的第二天,常玉起了個大早,他剛剛推開門,就有一個仆人端著早點健步趕了過來,“公子早,大爺他今日外出辦事,特吩咐小人伺候公子,公子吃過早點後,可任意遊玩,有什麼需要招呼小人就是。”
“如此多謝了”,常玉頷首笑道。
早飯是兩屜醬包,一碟鹹菜,一小盤紅油豆瓣,一碗粳米粥,雖然不多,卻很精致可口,常玉將這些早點吃了個精光,他決定外出走走,一來熟悉一下環境,二來打聽一些有關山鬼的消息。
四月的渝州,晴暖天明,雲淡風輕,四處芳草茂盛,鬱鬱菲菲,常玉信步出了唐家,來到附近的集市上。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小販的吆喝叫賣聲、婦人打罵孩子聲、老人咳嗽聲交織成一片熱鬧的景象。若是此行沒有任務在身,常玉真想融入這平凡的人群裏,享受一下普通人的生活,但此刻重責在身,事關江山社稷,他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念頭,碼頭過往人多,他決心到那裏去碰一碰運氣。
常玉來到碼頭,突聽有人吟道:“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隻白蓬大船緩緩向岸邊駛來,船頭立著一位白衣飄飄的年輕公子,手搖折扇,衣袂舞動,宛若仙人。常玉想著這首唐詩裏的句子,不由得勾起了心底淡淡的鄉愁,離家入川將過一旬,而對於此次前來的任務,自己卻連一點頭緒也沒有,常玉想起了父親的諄諄教導和母親溫柔的愛撫,心下感到一陣難過,口裏不覺念出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中的兩句來: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兄台也是遊曆在外?”白衣公子聽到有人吟詩與自己對和,便向常玉望過來。
隻見這位公子白衣勝雪,麵若冠玉,膚若凝脂,兼之儀態萬方,風度瀟灑,儼然一位翩翩濁世佳公子,常玉本來是一位很英俊的男子,但與這位白衣公子一比,也感自歎弗如。
“適才冒昧了,在下聽到閣下吟誦杜工部的句子,不覺勾動了鄉思,實在抱歉”,常玉連忙躬身為禮。
“無妨,無妨,敢問兄台是何方人士?”白衣公子擺了擺手。
“在下中原開封府人,姓常名玉,奉家父之命前來渝州”,常玉不知為何竟對這位素未平生的公子無從隱瞞。
“原來兄台也是北方人士,請上來一敘”,白衣公子的話剛一說完,就有兩名青衣隨從走出艙來,一人搭板,一人鋪墊,這兩人的動作都很輕,腳步卻很沉穩,下盤功夫顯然不弱。常玉心想,這人的氣派好大,還未經人同意就擅作主張,不過左右無事,索性就會他一會,或許還能探聽到山鬼的一些消息。於是略一抱拳,“多謝”,便舉步走上船去,剛踏上跳板,發覺跳板竟是整塊紅木製成,板上鋪著純色小鹿皮,不禁驚訝於此人的奢侈和豪華。走入艙中,眼前一片金碧輝煌,艙頂綴滿珠玉,流光溢彩,燦然奪目,艙內桌幾、茶具齊備,家具儼然,甚至還有一隻古琴和一支桃花。看來這位白衣公子很懂得享受生活,就連出遊也是如此講究。
“兄台請坐”,白衣公子含笑盯著常玉。
“如此便叨擾了”,常玉坐在身旁的一張雕花木椅上。
“兄台喝茶?”
“多謝。”
白衣公子收起折扇,向一旁垂首站立的隨從道:“為公子斟茶。”
這位隨從立刻低頭走入內艙,拿了一套杯碟出來,將之一一擺放在矮幾上,層層疊疊竟有十餘個之多,這些杯子大小不等、顏色各異,質地也各不相同,有瓷製的,有木紋的,有玉器的,也有銅鑄的。擺放好這些杯子後,另一名從內艙走出的隨從左手提著一個金器模樣的大壺,壺的造型奇特,口大而身小,壺嘴奇長,不斷冒著哧哧的熱氣。隨從走到距矮幾三尺開外的地方站定,將壺交與右手,右手輕搭三根手指將壺拎了起來,氣定神閑地將壺嘴對向這十餘個茶杯,緩緩將壺裏的茶水傾倒過去,很快,所有的茶杯都倒滿了茶,竟沒有灑落分毫。要知道這個大壺裝滿水後至少也有二十餘斤的重量,僅憑三根手指就輕鬆舉起,這份指力已非常人可比,且能在等閑間舉重若輕,準確無誤地摻滿茶杯,更屬不易。常玉看著這位隨從的手法和氣度,心裏暗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