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魅力名城古鎮——歐洲篇(2)(2 / 3)

真正地走近慕尼黑這座城市,你會感覺到它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在這裏,歐洲各個時期的著名建築風格兼收並蓄,乃至16世紀的哥特式、古羅馬式、巴洛克式古建築都應有盡有。這裏還盛產啤酒,飲用量為世界第一,因此人們稱慕尼黑為“啤酒之都冶。這裏的啤酒節則是慕尼黑的傳統節日,已經有170年的曆史。節日期間,本國和外國的遊客紛紛湧入慕尼黑,為該城增添了更多的激情與色彩。

慕尼黑在人們的心目中也有著不愉快的記憶,這是因為它是希特勒的發跡之地。希特勒曾在這裏建立最初的法西斯武裝衝鋒隊和黨衛軍,成立國社黨,搞過“啤酒館政變冶。慕尼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實際遭到空襲66次,整個城南幾近毀滅,但戰後的重建搞得十分出色。

慕尼黑是歐洲的一塊磁石!在阿爾卑斯山的倩影中,在伊薩河的柔波裏,湧動著的是慕尼黑的生機!這裏是個很逍遙的城市,既鄉土又現代、既奔放又隨和、既時尚又精彩,加之啤酒、音樂和巴洛克藝術,更是無數人向往的地方。

聖彼得堡——上帝的房子

聖彼得堡位於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是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也是僅次於莫斯科的俄羅斯第二大城市。這是一座曾經承載著複興之夢的城池,一個彼得大帝用夢想建造的傑作。作為俄羅斯最歐化的城市,它被普希金讚頌為俄羅斯“通往歐洲的窗口冶。聖彼得堡風光旖旎,河流縱橫,橋梁眾多,又被稱為“北方威尼斯冶。

聖彼得堡地區原來是波羅的海芬蘭灣出海口的一片沼澤地,其周圍地區,包括現在芬蘭灣一帶的土地,當時稱“英約爾曼蘭冶(瑞典語Ingermanland),為瑞典王國所擁有。沙皇彼得一世為了爭奪麵向西歐的出海口,於1700年開始對瑞典宣戰,曆時21年的北方戰爭正式打響,彼得一世從瑞典奪取英約爾曼蘭,並在這裏修建城市,起名為聖彼得堡。1712年彼得大帝把首都從莫斯科遷到聖彼得堡,聖彼得堡成為沙俄帝國首都,經過葉卡捷琳娜、亞曆山大一世直至尼古拉二世的不斷建設,成為俄羅斯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亞曆山大二世廢除俄羅斯的農奴製度後,聖彼得堡的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建立了機械、造船、電力、食品等工業,並形成了產業工人階級。

1825年,俄羅斯一批貴族在聖彼得堡發動十二月黨人起義。1905年俄國第二波羅的海艦隊在對馬海峽海戰中戰敗後,聖彼得堡爆發“流血星期日冶事件。1917年該城先後爆發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後,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軍隊接近聖彼得堡,首都即將淪陷。蘇聯於1918年將首都遷至莫斯科。1924年聖彼得堡改名為列寧格勒。

列寧格勒在二戰後進行了重建,並且再度成為蘇聯的工業中心區之一,同時還保持了文化和藝術的中心地位。由於臨近芬蘭,該城成為蘇聯時代為數不多的可以直接收看到西方電視節目的城市之一,每年有35萬蘇聯遊客經這裏前往芬蘭旅遊。

1991年9月6日,該城市民以54%的多數通過了恢複“聖彼得堡冶舊名的決議。

聖彼得堡的建築舉世聞名。這裏的建築不可思議地與自然景觀融合起來,這裏是河的城市,是島和橋的城市,是一座水上城市。

坐落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市區的伊薩基輔大教堂,與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和佛羅倫薩的花之聖母大教堂並稱為世界四大教堂。

大教堂造型雄偉壯觀,被視為俄羅斯晚期古典主義建築的精華。早在1768—1802年,曾在這裏建造過一座伊薩基輔教堂。但還沒有竣工就發現這座建築不夠雄偉,同整個都城的布局不太協調,於是這座教堂還沒有蓋完就被廢掉了。19世紀初開始廣泛征集新的設計圖紙,最後一位名叫蒙弗朗的法國青年的設計方案被采納了。他一共設計了24種方案,沙皇亞曆山大一世選定了其中一種。

彼得宮又稱夏宮,曾經是彼得大帝的避暑行宮。這裏寬闊的草坪、花園、擁有相當多的噴泉與鍍金雕像,是夏宮花園的最大特色。150個噴泉的2000多個噴柱,不停地向藍天噴放出水柱,形成瀑布和千姿百態的造型,令人目不暇接,還有幽靜、高大的森林,更使人流連忘返。由於建築豪華壯麗,夏宮被人們譽為“俄羅斯的凡爾賽宮冶,成為世界各地遊客來聖彼得堡的必遊之地。彼得大帝是好大喜功的人,一邊建造新都城,一邊卻在數十裏外蓋了一座花園宮邸,作為夏天用來避暑的行宮,正式名字叫彼得宮,但一般人們都愛叫它夏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