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魅力名城古鎮——歐洲篇(3)(1 / 3)

附近的約瑟夫地區曾是猶太人聚居地,在中歐曾一度存在極豐富的猶太文化,這裏成為世界各地猶太人前來朝聖的地方。猶太教堂建於1270年,是歐洲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阿姆斯特丹——人在畫中遊

阿姆斯特丹位於艾瑟爾湖西南岸,阿姆斯特爾河從市內流過,從而使該城市成為歐洲內陸水運的交彙點。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奇特的城市。在這裏你會不斷地懷疑,是童話還是現實。阿姆斯特丹人居於水上,水入城中,人水相依,景自天成。

阿姆斯特丹是一個體現曆史與文明分界線的地方。

數以千計的商店,優美的人行橋,堂皇的運河民居是它顯赫過去的證人。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顯得古老而極有味道。所有三層和四層的小樓房被藍色、綠色和紅色精心地裝飾著,可愛得像假的一般。這些玩具一般的樓房的門,是那麼的狹小,僅能容得一個人走進。古時此地有一條奇怪的法律,門越大交納的稅就越多,無奈的人們隻好將門盡量做小,卻把窗戶做得很大,家具什麼的都從窗口吊運進出。所有小樓房的頂部,都有數個伸出來的鐵鉤子,以固定吊運物品所用的繩索。

密密的水道又將這些可愛的街巷一塊一塊地分割開來,成群的海鷗在水道和樓房間飛舞,欺負著在水裏覓食的鴨子,仿若北方的威尼斯。

阿姆斯特丹看似坦蕩,其實卻像個謎:其實一直不解,是什麼使這座城市如此的寬容?有人說是由於這裏地勢低窪,阿姆斯特丹人好不容易在海平麵下建立了城市,還時時為洪水擔驚受怕,所以格外懂得及時行樂;也有人說是由於填海造田需要外來人的幫助,所以荷蘭人歡迎外來人的加入,也對各種外來事物格外寬容,以至於荷蘭女王有個外國丈夫,荷蘭人都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也就不足為怪了。

阿姆斯特丹是座水城,有大小165條人工開鑿或修整的運河道,河網交錯,河道縱橫,十分壯觀。阿姆斯特丹著名的運河有皇帝運河、王子運河和紳士運河等。這裏的運河帶建成於17世紀,共有160條河渠,計75千米長,並且是2500艘住房用船的停泊之地,雖然是船屋但設施齊全。

遊船穿行在著名的河道間,可以發現在街道行走時所未留意到的景色,河道兩旁是典型的荷蘭傳統民居建築。運河邊的房屋建於17世紀中期,大多為紅磚建築,梯階尖頂,外形精致優雅。當時征收房產稅是按門麵的麵積征收,精明的荷蘭人為了節省稅收,都盡量減少正麵的麵積,所以將屋子建造得細長。

由於門麵狹小所以裝飾的心思都放在了屋頂的山牆上,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各家的山牆都各不相同。另外,由於門窄,大型家具物品需從窗戶進去,為此房上設有凸出的吊鉤。

除此之外,運河邊的酒吧、餐館、禮品店鱗次櫛比。在工藝品店裏擺滿了木屐和風車。有的店門麵也以風車做裝飾。阿姆斯特丹的風車、木鞋、運河、小橋、船屋、誘人的鬱金香、田園牧歌,所有的這一切構成了美麗的阿姆斯特丹童話王國。

羅馬——精神追求的最遠端

意大利首都羅馬,是一座曆史悠久的世界文化名城,一座令人感到十分神秘的城市,一座有著獨特風格、萬般誘人的城市。直到今天羅馬城中仍有極其豐富的古跡。走過羅馬布滿現代建築的街區,時常可以看到各處散落的殘垣斷壁,孤零零的白色大理石雕柱,教堂、廟宇的殘牆,坑坑窪窪的石砌大道,長滿青苔的噴泉底座,倒塌了一角的圓形競技場,尚屬完好的凱旋門,所有這一切像是在無聲地向你訴說著昔日的輝煌和強盛,真可謂霸業已去、豪氣猶存。

這些廢墟,這些建築,都是幾千年前的原物,經曆了滄桑歲月,依然一派莊嚴肅穆,不能不讓人肅然起敬。人們將這座城市稱為“永恒之都冶,真是恰如其分。羅馬人能這樣精心保護這座古城的文物古跡,珍惜自己民族的文化遺產,確實令人敬佩。

羅馬是個繁華的大都會,這個城市有很多“最多冶,比如街頭雕塑最多,教堂最多,噴泉最多,公園最多,神職人員最多,野貓最多,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最多:羅馬的廣場最多。從街區地圖的地名來看,廣場之多,數不勝數。

羅馬可以說是一座宗教城。在這裏,神職人員、修士、修女比比皆是,這一點世界任何一個城市都不能與羅馬相比。由此而來的是,羅馬的教堂特別多,據說全市有大小教堂600多座。這裏不僅有天主教堂,而且有猶太教會堂和穆斯林的清真寺。較大的教堂多是文藝複興時期興建的,最著名的是聖彼得大教堂和西斯庭大教堂。聖彼得教堂的穹頂像一頂皇冠,內牆用彩色大理石砌成,加上一些大幅寶藍和朱紅色的鑲嵌畫,愈顯得鮮明富麗。1929年後,這裏變成了天主教王國梵蒂岡城的中心。文藝複興的三傑之一——米開朗基羅的兩幅最傑出的壁畫在西斯庭教堂,宏偉的“巨人世界冶占據了整個教堂。祭壇背後的《末日的審判》畫滿了力士一般的裸體巨人,以“傷風敗俗冶之作猛烈衝擊著教會的偽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