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往事風幹來下酒 讀後感(二)
就如青梅一篇篇發表《帶我去看海》的章節一樣,我被引導到了“帶我去看書”的意境。坦率地表白,因為網絡小說名字上有“海”,與我工作的大海有緣分。所以,一開頭就被書名所感染,從而改變了我讀書的習慣,我斷斷續續但十分投入讀青梅的書,誰叫青梅吊胃口般的隔三差五地發表。不過,我確實喜歡青梅寫的《帶我去看海》。
別人講小說是作者個人經曆的鏡子。不錯,在《帶我去看海》的情節中,處處表現了作者對校園青蔥時代眷戀,對那一份渴望愛人帶著她去看海的情感的投入。她借助了無邊無際的大海自然現象來敘說那段海大往事,當感情奔放時,可以像大海隨著微風起伏,享受甜蜜;當感情壓抑時,可以瞭望一望無際的大海,釋放鬱悶;當感情憤怒時,可以像大海的風浪一樣,怒濤洶湧。可以看出青梅的小說,把一位女孩的情感世界表達得淋漓盡致。
當年,黃浦江畔的海事大學,航海學子們在課堂上可以聽到江麵上航行巨輪此起彼伏的汽笛聲,推窗可以在教學樓上望見江上巨輪在移動的桅杆。這一幕幕情景,無不撩起了他們對大海的渴望,對將來航海職業的憧憬,希望在黃浦江上航船解說大海的故事。
海大離開大海很遠、很遠。需要沿著長江走到南彙嘴才能見到不是藍色的大海。那泛黃的海水無論如何滿足不了海大學子對大海的向往,渴望有人撩開大海神秘的麵紗,了解大海,看到真正藍色的大海。
海大的同學們隻能從書本、從已經參加航海的學哥口中打聽神秘的船舶故事,更多的同學是在網上尋覓大海的故事。
海大一定與大海有關,所以無論在什麼專業,海大的專業幾乎都是與航海搭界,與航運密切相連。更多的海員故事、更多的航運信息讓學子們湧動了甜蜜和苦澀混搭的心情。
航運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是最活躍的,也是最脆弱的行業。當航運興旺時讓從業者感到衝動到天上的快樂,當航運處於低穀時從業者跌入地獄失望至極。他們在選擇未來,他們對航海和航運未來充滿了希望、也對航海和航運的未來感到彷徨。但已經在船的海員始終默默地堅守船舶,依然把定航向駛向幸福港灣。
航海係的學生對未來的航海生涯充滿了期待。憑著專業敏感,他們想畢業之後走上甲板,成為船長駕駛巨輪周遊世界。賺大部分陸地專業畢業生在短時間內得不到的高薪,迫切徹底改變命運。
海大同學們還沒有上船就錯誤地表現了傳說中的海員的粗獷,放蕩,在夜店中表達了豪放。以健壯的體魄、航海家的風度吸引了陸上專業的女同學,如同地球上動物的表現牢牢把握癡戀的異性,並以暫時的激情演化對女友虛偽的關愛,就如青梅小說中的丁一凡沒有航海的心靈感悟,當碰到現實問題後他沒有了承諾,當然他不會得到真正的愛情。
海大年輕人還沒有理解談戀愛的意義,大學的戀愛基本上曲終人散,沒有結果就花謝了。當麵對離開學校前未經考驗的戀人各奔東西而“勞燕分飛”,其實稱不上“勞燕分飛”,丁一凡僅僅是填補大學時代的精神空虛,因為航海的原因蕭楠投入了少女的真情。但丁一凡並沒有帶蕭楠去看海,令蕭楠失望離他而去,海大的戀愛變成了甜酸苦辣鹹的五味般的回憶。丁一凡從每天看海的船上工作沒多久就離開。他覺得一切並沒有海大老師在課堂描繪的大海是美麗的,航海是浪漫的。他僅僅感受了大海的孤獨、憂愁和失望。不像老一輩航海家那樣,把航海職業當成了終生奮鬥的事業,為中國的航海事業奉獻了一輩子熱情,甚至為航海獻出了生命。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獲取報酬的方式多樣化了。海員職業已經被描述成為高風險的職業,海員生活是枯燥、孤獨的代名詞。丁一凡當初的希望成為失望後,奮進的激情沒有了,急於獲取人生最終目標變成了浮躁,機緣沒有降臨而自暴自棄。
盡管丁一凡最終沒有成為海員,蕭楠也無法成為“海嫂”。
蕭楠是幸運的。她仍然對大海寄予希望,她還是渴望有一個心愛的人帶她去看海,她思念海的願望越來越強烈。畢業不久就回到了有海的故鄉,站在海邊看浪推沙灘,看遙遠的海天線。為了看海,當公司派她去往日本培訓時,她選擇了乘船,去完成學生時代看海的夙願,她的心中依然是藍色的海。
她在船上看到真正的大海,她終於理解了大海。
青梅的故事結局是遺憾的,我非常理解主人公蕭楠的感情。我多麼希望海大的準海員和已經是年輕的海員能找到像蕭楠一樣向往看海的女生,張開海員寬厚的胸膛擁抱喜歡看大海的她。
現在海大搬到了南彙嘴,海大的學生離開大海近了,我希望他們對航海的理想也近了。
希望讀者喜歡海員,關注海員生活,了解海員情感。
中國海運集團高級船長 胡月祥
2012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