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宋遼金西夏史淺識(2 / 3)

這是宋初與遼國的四次戰爭,雖然其間是敗多勝少但索性關係不大。真正的決定性的戰爭發生在公元1004年。遼國皇帝耶律隆緒和他的母親蕭太後親自率領大軍進入華北平原,深入四百餘公裏進抵檀州,此地距離首都開封隻有一百二十公裏的距離,騎兵一日就可以到達。當時的皇帝趙恒十分震動,立即召集全體大臣商議,群臣除了遷都之外想不出別的辦法,其中大臣王欽若是臨江人他主張把首都遷到南京,而另一位大臣陳堯叟是閬州人他主張把都城遷到成都。隻有宰相寇準反對,他正確的估計到憑遼國的實力是不足以真正對在開封的宋王朝政權產生威脅的,隻要禦駕親征將士們一定會士氣大漲定能戰勝敵軍。趙恒本來就是一個膽小鬼他知道寇準的分析是正確的但卻不敢上前線,在被強行請到檀州之後他也隻是發出號召性的檄文並不敢登上城樓鼓舞士氣。但恰在此時一對宋朝野戰軍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用勁弩射殺了遼軍的先鋒主帥,而且大多遼人很擔心他們孤軍深入太久糧道被宋軍斷掉而不能北歸。於是雙法決定用談判來解決問題,結果議定宋朝每年向遼帝國進貢銀幣十萬兩、綢緞二十萬匹、雙方互為兄弟之國、商旅往來互不侵犯。這次盟約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檀淵之盟”。在此之後遂雙邊衝突仍然時有發生,索性都是些小的局部衝突並未爆發過大規模的戰爭,使北方邊境出現了長達119年的和平局麵。

而在西夏方麵卻是另外一種情景。西夏王國的建立者李元昊來自黨項民族,它屬於羌族的一支。李元昊的父親李德明本是定難軍節度使,公元1038年李元昊宣布獨立,西夏王國於是在中國的西北大地上出現,成為和宋遼對峙的第三個國家。起初宋王朝對於公然的反叛自然是不能容忍,於是派出韓琦和範仲淹到西境主持軍事,企圖消滅新興的西夏王國。範仲淹做文人可以但是搞軍事他是門外漢,就在他到職的第二年公元1041年宋軍就在好水川吃了敗仗,一萬零三百宋軍全部陣亡,第二年雙方再次交戰,由範仲淹率領的宋軍再度大敗,九千四百餘人被俘殺。在知道是打不過西夏帝國之後,宋王朝隻好采取了慣用的方法和解。公元1044年正式承認西夏帝國獨立,並每年向西夏帝國繳納綢緞十三萬匹、銀幣五萬兩、茶葉兩萬斤。但不同與遼帝國的是宋王朝一直堅持聲稱這種繳納是一種“賞賜”、李元昊也隻是西夏國王而不是西夏皇帝,以此保全他們所謂的“體麵”。此後直到金帝國大舉入侵前夕的近一百年間宋王朝與西夏的纏鬥始終不休,成為宋王朝在西陲一個終日頭疼的大患。此時的華夏大地上宋、遼、西夏大三國鼎立,這種局麵一直到金帝國的崛起才改變。

金帝國的創始人完顏阿骨打來自女真族,這是一個比契丹人更加剽悍的民族,宋王朝與它的接觸是在公元1111年。最後一任宋朝皇帝趙佶派遣童貫向遼帝國的最後一任皇帝耶律延禧祝賀生日,就在返回途中遇到了愛國士人馬植,馬植告訴他可以聯合在遼帝國後方的金人夾擊遼國,於是童貫就把他帶到了開封覲見皇帝趙佶,趙佶同意了馬植的意見。公元1120年馬植代表宋王朝與完顏阿骨打商定夾遼事宜:規定金軍負責攻取遼帝國的中京大定府、宋軍負責攻取遼帝國的燕京析津府、兩軍在長城北古口會師,同時兩國即以北口為界互不越界,金帝國同意幫助宋王朝收複燕雲十六州的土地,但宋王朝必須將給遼的歲幣改貢給金帝國。可惜這個看似不錯的密約根本就沒有得以實施的機會,金人的軍隊不消多時就把遼帝國全盤幹掉,生擒了皇帝耶律延禧。而宋王朝的軍隊卻仍打不過已成強弩之末的遼國軍隊,遲遲不能到達北古口與金軍會師,金軍就隻好自己滅掉了遼帝國。這是公元1125年的事情,此時的華夏大地上宋、金、西夏三國鼎立。

但這種局麵隻持續了不到一年金帝國就對開封發起了猛攻,大軍長驅直下如入無人之境,眼看敵軍就要兵臨城下時皇帝趙佶卻突然傳位給了兒子趙桓,自己帶上一班隨從選擇了開溜。趙桓於是召集大家商議對策,群臣一致認定必須遷都隻有李綱認為應當堅守待援,理由就是金軍主將完顏斡裏的西軍在太原受阻不能會師他自己孤軍深入日久必會糧草不足且各地的勤王勢力已經陸續趕到。事實證明李綱的想法是正確的不久金軍就要求趙桓用談判解決問題,內容包括:黃金五百萬兩、白銀五千萬兩、牛馬一萬頭、綢緞一百萬匹和尊金國皇帝為伯父等。宋王朝同意了,不過這樣的議和也隻能換來敵人暫時的撤退。同年八月公元1126年就在上次圍攻開封的六個月之後,金國再一次對宋朝發動進攻,這一次開封陷落,趙佶趙桓以及全體皇族三千餘人全部被俘到遙遠的北方,宋王朝滅亡。後人為了和此後在杭州重新組建的宋王朝區別故史稱其為“北宋”。縱觀北宋王朝一代,客觀的來看它是秦、漢、隋、唐等統一王朝中軍事力量最弱的一個,甚至不能和西晉相比。這其中的原因故有地利上的曆史積累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也確是由守內虛外的保守士大夫思想造成。可它在中華五千年曆史中所成就的藝術水平卻是此前乃至以後任何一個王朝都無法超越的,宋詞上的蘇辛是可以和唐詩中李杜相媲美的超一流的大師,趙佶開創的“瘦金體”也是中國書法界的奇葩。更重要的是在北宋時期中國的GDP總量曾占到全球70%以上的比例,在那時的寰宇之內是名符其實的“天朝上國”。

精忠報國

就在北宋皇室被全體俘虜的時候,趙桓的一個弟弟趙構由於當時在外征兵而得以僥幸逃脫。他重新組建了中央政府延續了宋王朝的社稷,但他卻不敢再在北方立足,於是將都城遷到了南方的臨安,史稱南宋。南宋是同北宋一脈相承的朝代它繼承了宋王朝一貫的軍事孱弱。但是由於北方的陷落卻也激起了人民抗金情緒的高漲,在長期同異族的抗爭中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嶽飛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嶽飛祖籍河南湯陰,農民出身的他由於英勇善戰軍紀嚴明深受百姓尊重,他的部隊也被稱做“嶽家軍”。而嶽飛本人也同時有著很高的文學素養和人格魅力,他的書法和詩詞即令從純藝術的觀點來看亦屬上乘。他同一千年前的關羽一樣都是在後世成為被神化的將領,成為中華民族不修的精神偶像。公元1140年也就是趙桓被俘後的第十三年,嶽飛奉命進行北伐。大軍從臨安出發於路勢如破竹,在河南郾城與金帝國總司令完顏兀術決戰,金軍使用了一種叫拐子馬的騎陣,即由三匹馬橫連在一起在平原上衝鋒陷陣無可阻擋,而嶽飛則使用步兵手持長槍對壘。結果一向被金人鐵騎所不屑的宋朝步兵居然取得了全勝,完顏兀術的大軍全線崩潰。他退到小商橋這個地方集結殘餘再次迎戰,結果又被打敗。此役使完顏兀術大為震驚,因為他驚奇的發現在十三年前還是遇到金兵就聞風喪膽的宋朝軍隊原來可以表現的如此強大,於是他放棄前線退回開封打算固守。而嶽飛在取得了郾城大捷之後士氣高漲一路追擊,進抵距開封僅有二十公裏的朱仙鎮。此時有將士提議應該慶祝一下嶽飛卻神色激動的說“我們是應該慶祝但不是今天,現在開封就在眼前隻要諸位共同努力我們克複開封克複燕京一直打到他們的老巢黃龍府到時候我再好好與大家痛飲”。於是士氣瞬間達到了頂峰,河北淪陷區的起義民眾也在此時封鎖的金軍的糧道,準備迎接祖國的部隊。完顏兀術也知道再戰必敗,就匆忙逃出開封向北狂奔三百裏打算放棄黃河以南的所有區域到燕京退守。但就在這個時候從首都臨安卻發來了一連十二道要求嶽飛撤兵的金牌,原因很簡單因為皇帝趙構並不希望北伐軍能夠真正勝利,這一方麵是因為如果趙桓被解救回來他的皇帝也就做不成了,另一方麵是他擔心功高將領從此崛起而回到唐末藩鎮時代,一旦有人重演陳橋兵變式的故伎他的皇帝同樣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