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究竟有多遠?(1 / 1)

遠古究竟有多遠?確切地說,遠古時期分為兩個漫長的階段。前一個階段,從距今約170萬年前到18萬年前;後一個階段,從18萬年前到4000多年前。

遠古的前一個階段,人類剛由猿猴進化而來,剛會使用木棒、石器等簡陋的工具。他們茹毛飲血,身披獸皮、樹葉禦寒。為了捕殺更多的獵物,原始人有時會聚集在一起,合作打獵。除此之外,人與人之間便沒有固定的聯係。

當他們獲得獵物,也會在一起分享,吃飽之後便各自散去,誰也不會把剩餘的食物占為己有。

這時的人群被稱為原始群,生命保障來源於獵物和果實,如果沒有這些,就會餓死。因此,原始人群的壽命都不長,人類在這個時期的進步也相當緩慢。

進入後一個階段,原始人開始按照血緣的關係組合起來,形成了氏族社會。按母係血緣組合,叫母係氏族;按父係血緣組合,叫父係氏族。

氏族社會時期,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的進步隨之加快。食物越來越多,吃不完就歸氏族公有,到需要時,再進行分配,彼此之間沒有剝削,也沒有壓迫。

這個時期,很純淨,但生產力水平也很低,更談不上科學知識。原始部族的人們,對於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種種現象,隻能靠主觀想象,編出神話故事,來解釋天地和人類。

這一類的神話故事都很著名,傳至今天已是婦孺皆知。譬如“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神農嚐百草”、“黃帝大戰蚩尤”等等。

“盤古開天”,說的是一個叫盤古氏的人,用自己製造的一把巨斧,開天辟地。天和地就是這麼來的。盡管荒誕,卻反映出原始時期人類的一個思想,那就是勞動創造了世界。這是中華民族的傳說。西方民族的傳說,則是上帝創造了天地萬物。

“女媧補天”,講述了女媧創造人類,並在自然災害中挽救了人類的故事。這個故事包含了母係氏族的內容。在當時的母係氏族裏,男人負責打獵,終日遊蕩;女人負責燒製陶器,贍養老人,養育孩子。當時,並非一夫一妻製,因此,孩子隻認得母親,不認得父親。女媧氏保護人類的傳說,無疑是母係氏族的一個反映。

除了女媧氏,在神話傳說中,還有栽培植物的神農氏、觀天象的伏羲氏以及燧人氏和巢氏。其中,伏羲氏、神農氏、女媧氏曆史稱為“三皇”。

“三皇”之後,還有“五帝”。這些神話中的角色,其實是一個個象征性的人物,說明原始人類在不斷的探索中,解決飲食起居以及生活中麵臨的諸多困難問題。

而“黃帝大戰蚩尤”,則是原始部族之間爭奪地盤的戰爭傳說。黃帝與蚩尤之間決定最終勝負的一場戰爭,被稱為“涿鹿之戰”。

中華民族就是在人與自然的鬥爭,以及部族與部族之間的鬥爭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原始人群艱苦探索,積累經驗,頑強地生存下來。最初,他們遵循氏族公社的製度。然而,到了晚期,這種製度被破壞,破壞這個製度的人叫夏啟,他的父親叫夏禹。

提到夏禹,人們就會想堯舜禪讓和大禹治水的故事。這兩個故事沒有文字記載,也隻是傳說。但是,堯舜禪讓的傳說,讓我們知道,當時的聯盟領袖,是推選產生的,而當時已經出現了一部分私有財產,這說明,私有製正在形成。

夏禹治水的傳說,則說明在遠古時代,人們已經很了解洪水的規律,並能利用工具,變水害為水利。夏禹完成治水後,被舜定為繼承人。舜去世後,夏禹正式擔任了部落聯盟的首領,這就是夏朝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