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蘇濟民神情一滯,手中狼毫頓住,奏折上由此洇出一處墨痕:“竟是這樣。”
“父親,您別多想,太子哥哥許是不想因此毀了我的清譽,所以才如此所說,無論如何,隔牆有耳,太子哥哥此舉倒也能說得通。”見蘇父神情有些不對,蘇傾瀾又趕忙上前為太子解釋道。
她知此事若說不清楚,恐怕父親要對太子平白生出些嫌隙。
至此片刻後,蘇父才慢慢緩和了神色,但卻也將手中筆墨放下,繞過書桌,走至蘇傾瀾身邊:“為父隻想為你尋一個好歸宿,原本我便屬意太子,你若嫁給他也是門當戶對,將來朝政上也互有助益,隻是日前聽說聖上有意賜婚於你和顧將軍,為父也是擔憂,你若不願可如何是好?所以今日一聽此事以為有了轉機,想著以此讓聖上為你與太子賜婚,卻未想到,其中緣由竟是這般曲折。”
不論如何,他身為父親總是希望自己的女兒可以過得開心快樂,他知蘇傾瀾是個主意大的,既然今日要與他說明這些,想必也是心中自有想法。
果然如他所想,蘇傾瀾接下他的話頭道:“父親扶持太子已多年,想必比女兒更為了解太子為人,所以今日之事不過小小插曲,想來也是太子哥哥為了女兒好,隻是即便沒有今日之事,女兒也是萬萬不可嫁與太子哥哥的。”
“這是為何?”眼瞧著蘇傾瀾神情間有幾分落寞,蘇父頗有些不解,如果她女兒喜歡太子,那他前去求聖上賜婚便是,又何以有這般說辭。
聞言,蘇傾瀾歎了口氣,扶著蘇濟民重回書桌旁,坐下道:“這一來女兒心中對於太子哥哥隻是兄妹之情,並無其他想法。”
“這二來其實父親細想便知,太子哥哥與父親均是王公貴族,女兒也算得上是出身世家,而顧將軍雖從顧老將軍手上繼承將軍之位,可顧老將軍出身寒門,算到底也屬寒門之後,皇上今日想要為女兒與顧將軍賜婚,父親難道當真想不出究竟為何?”
蘇父本就在朝局之中浸染多年,此時稍加點撥,便明白其中內涵:“莫不是為了平衡這文武之爭?”
在華國之中,世家子弟多從文,奉行從武無用,即便是結交,也多為結交同類的世家子弟,對於寒門出身之人都有不屑。
而在此文職均被世家子弟占滿的朝局之中,能給寒門子弟出路的隻有武職,所以不少武將都是出身寒門,再加上以前被這些世家子弟們的欺壓,所以為官之後,對於這些文官,心中仍是多有不滿,雙方勢同水火。
但畢竟世家貴族在歲月的洗禮後,已是根基穩固,不同於寒門子弟的羽翼未豐,再者加上文官們善朝堂辯論,武將多為實操,故而整體局勢上為文壓武之勢。
經過幾十年來的文爭武鬥,華國今朝皇帝明白內耗無益的道理,於是邊開始著手於平衡這一局麵,隻是到底帝王也是出身皇家,心中更是多為偏向於世家貴族,並無法做到真正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