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之役距必阝城之役二十三年,晉國又奪回霸權,尾巴國又回到它的陣營。但楚王國的主力並沒有受到嚴重傷害,所以仍虎視眈眈,不斷發動侵略如故。晉國霸權沒有城濮之役後那麼強大堅固。
四國際和平會議
楚晉之間兩百年來不斷的戰爭,促使和平運動興起。就在本世紀(前六),曾經召開三次國際和平會議,所有的封國都希望兩個超級強國能夠和解,安於它們的現狀,保持現有的均勢,不再用軍事行動解決問題。
第一次和平會議,由宋國宰相華元發起邀請。紀元前五七九年,在宋國首府睢陽(河南商丘)舉行,晉國和楚王國都派代表參加,簽訂一份盟誓,這恐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和平條約之一。盟誓上說:“晉楚二國同意永遠摒棄戰爭,同意互相救助災難危急。楚王國如受到第三國攻擊,晉國就幫助楚王國與第三國作戰。晉國如受到第三國攻擊,楚王國也幫助晉國與第三國作戰。兩國政府同意保持道路暢通,經常派遣使節來往,隨時磋商,共同討伐叛逆。如果違背這個誓言,神明就降禍給他,使他國家的軍隊潰散,國命不長。”這個盟誓文字太美了,美的像一首詩,所以不能在實際政治中實行。簽約後第四年,即爆發鄢陵之役。
第二次和平會議,由宋國大臣向戍發起邀請,地點仍在宋國首府睢陽,時間是鄢陵之役後三十年(前五四六年)。各國明知道和平會議沒有用處,但沒有人敢公開反對謀求和平的努力。這次參加和平會議的共有十四國,包括當時所有的重要的國家。晉國代表是宰相趙武,它的集團有鄭國、衛國、曹國、宋國、魯國;楚王國代表是宰相屈建,它的集團有陳國、蔡國、許國;另有秦國和齊國,屬於獨立的一等強國,不列入尾巴國之內。還有邾國(山東鄒城東南)、滕國(山東勝州);邾國是齊國的附庸,滕國是宋國的附庸(可稱之為“尾巴的尾巴”),隻能列席當觀察員,沒有資格在盟約上簽字。這份名單跟實際情形一樣,壁壘分明,顯示出晉楚兩大超級強國瓜分世界的藍圖。——當時人看起來,中國就是世界。
在會議席上,楚王國堅持當盟主,晉國說:“凡國際會議,晉國一向當盟主。”楚王國說:“正因為晉國一向當盟主,所以這一次楚王國應該也當一次。”晉國代表隻好接受,會議才沒有破裂。不過盟誓依舊沒有具體內容,隻規定了一項作為和解象征:即尾巴國本來隻向所屬的霸主進貢的,現在改把禮物分成兩份,分別向兩個霸主進貢。在這方麵,楚王國顯然得到便宜,因為它的尾巴國隻有三個,晉國的尾巴國卻有五個。
五年後(前五四一年),第三次和平會議在鄭國虢城(河南滎陽北)舉行,會議正在開的起勁之時,莒國(山東莒縣)派使節飛奔到會議所在,控告魯國正向它侵略,已攻陷了鄆城(山東鄆城)。這真是極端的諷刺,楚王國代表囗圍下令把魯國代表叔孫豹斬首。但晉國代表趙武堅決反對,又把他釋放,囗圍急於回國奪取政權,無心為這種抽象的原則付出更大的力量,會議於是草草結束,魯國用戰爭手段所造成的現實沒有人能夠變更。
第三次和平會議後,進入六十年代,晉楚兩國之間,果然再沒有戰爭。不過這不是和約的功效,而是兩國接著都發生內部問題,無暇對外。兩國霸權也相繼凋零,無力量也無必要發動戰爭,曆史重心開始轉移到新興的吳王國身上。
五伍子胥鞭屍事件
第三次和平會議後不到三個月,楚王國發生政變。出席和平會議代表的囗圍,回國之後,殺了他的侄兒楚王囗麇,自己即位。他是楚王國的暴君之一,最愛纖纖細腰的女子,以致很多宮女為了培養細腰而餓死——或許出於自願減肥,也或許出於強迫。紀元前五二九年,囗圍的弟弟囗棄疾再發動政變,囗圍走投無路,上吊而死。囗圍的另一個弟弟囗比繼位後,也被囗棄疾逼的自殺。囗棄疾就當了國王,立他的兒子囗建當太子。
囗棄疾為了聯秦製晉,曾為他的兒子囗建聘下秦國國君的妹妹孟贏作妻子。孟贏,即小說家筆下的無祥公主。紀元前五二六年,囗棄疾派遣大臣費無極前往迎娶。費無極是一個小聰明層出不窮的野心政客,急於爬上宰相的位置。當他把孟贏迎接到郢都(湖北江陵)後,立即向囗棄疾打小報告,渲染孟贏絕世美麗,天下無雙,建議囗棄疾自己娶她,囗棄疾欣然接受這個建議。費無極就告訴秦國護送大臣說,楚王國的風俗,新娘要先到皇宮拜見公婆,才可以正式舉行婚禮。於是,孟贏進宮,老爹就留住不放。而把一位陪嫁的齊國少女,冒充孟贏嫁給囗建。一年之後,孟贏生下一個兒子囗軫,醜聞也開始泄露。
這是一百年前紀元前八世紀衛國新台事件的重演,劇情不差分毫,隻是男女主角換由楚秦兩國擔任罷了。中國有一句古老諺語說:“有奇淫的人,必定有奇禍。”當然這不是定律,偶爾有逃得過去的,但大多數都逃不過去。囗棄疾奇淫招來的災難,比衛晉以及薑諸兒、蔡同所招來的災難,更加悲慘。
孟贏跟新台事件的宣薑一樣,是一個被犧牲的女子,她沒有力量阻止這種事情發生。但她比宣薑善良忠厚,她沒有殺害前任未婚夫而奪嫡的意思。可是費無極卻緊張起來,如果囗棄疾死掉,囗建繼位,他可想像得到他會吃不了兜著走。即令囗建不殺他,他也再沒有前途,他的前途寄托在孟贏跟她的兒子囗軫身上。於是在他慫恿下,囗棄疾把囗建驅出線都,派到北方邊疆,鎮守城父(河南寶豐東)。然後費無極誣陷囗建謀反,建議把囗建殺掉,改立囗軫當太子。
費無極在這方麵是一個發明家,他發明了“誣以謀反”的秘密武器,專門供當權派打擊要排除的人之用。自此之後,它在中國曆史上占重要地位,這種摧殘人權,毀滅人性,破壞法治,甚至反過來可能顛覆自己政權的手段,跟《封神榜》上的“翻天印”一樣,隨時隨地都會被祭出來,發揮它的惡毒功能,成為中國文化最大的汙點之一。
囗棄疾對盂贏有一種歉疚的心情,他用種種方法,百般獻媚,可是他苦於無法解開這個結。費無極的設計雖然喪盡天良,但總算可以把這個結解開。紀元前五二二年,囗棄疾召回囗建的宮廷教師伍奢,好像是真的一樣,質問說:“太子謀反,你為什麼不檢舉?”伍奢當麵拆穿這個老畜牲的假麵具:“大王已經奪去了兒媳,如果又要謀殺兒子,你於心何忍?”這話當然使囗棄疾發瘋,他下令把伍奢囚禁。囗建在城父得到消息,就逃到宋國。囗棄疾遂順理成章的立囗軫當太子,任命費無極作太子的宮廷教師。在習慣上,當太子登極之後,宮廷教師通常都會擔任宰相,費無極長久的經營,現在一切都依照他的願望實現。
然而伍奢必須處死。他的長子伍尚、次子伍子胥都有超人的智慧,囗棄疾命伍奢寫信給他的兩位兒子:“等你的兩個兒子到來,我一齊赦免你們。”伍奢照寫了,伍尚是一個不懂政治的人,看到信非常高興。但伍子胥警告他:“我不相信任何昏君和暴君。”於是弟兄分開,伍尚跟著使臣去郢都,伍子胥逃亡。伍尚到了郢都,父子同時斬首。伍子管逃到宋國,跟囗建會合,偏又逢上宋國內亂,兩人再逃到鄭國。在鄭國時,囗建牽涉到一件失敗的政變,鄭國把他殺掉。伍子胥抱著囗建跟齊國少女所生的四歲兒子囗勝,僥幸地逃出虎口。可是天下雖大,卻找不到立足之地,隻有新興的吳王國遠在楚王國背後,正在跟楚王國對抗,肯收容他們。
從鄭國到吳王國首都姑蘇(江蘇蘇州。前五六○年從梅裏遷都於此),航空距離七百二十公裏,還要穿過楚王國的領土,這是一段殺機四伏路程。當伍子胥抱著華勝到達吳楚交界的昭關(安徽含山北)時,街頭已貼出懸賞緝拿逃犯伍子胥的告示,盤查極嚴。伍子胥躲到郊外田野裏露宿,苦無辦法通過。過度的愁悶憂慮,一夜之間,使他的頭發全白。正因為頭發全白,相貌改變,反而得以混出國境。
吳王國在巫狐庸以及巫狐庸的後台——晉國,有計劃的全力援助下,已經強大。楚王國在它的東界早已改攻為守,沿著邊疆一連築起三座巨城:州來(安徽鳳台)、居巢(安徽壽縣東南)、鍾離(安徽鳳陽),企圖阻止吳王國西進。但楚王國那種老式裝備的軍隊抵抗不住現代化的吳兵團,三城陸續陷於吳王國之手,楚王國的疆域自開國以來第一次萎縮。
紀元前五二二年,伍子胥進入吳王國,孤獨又貧窮,以致淪落為姑蘇街頭的乞丐,沿街吹蕭討食。向一個君王報仇,已是世界上最困難的事。對一個乞丐而言,那更是一場幻夢。尤其是吳王國內部的權力鬥爭,這時正麵臨爆發階段,更不可能為一個外國的乞丐而去攻擊一個超級強國。伍子胥的前途暗淡,他已注定這樣流浪下去,最後倒斃在大街之上。幸而王子吳光收容了他,送給他幾畝田地,使他耕種。吳光深知道伍子胥的才能,把他引做親信,參加機要密謀。
六年之後(前五一六年),囗棄疾逝世,孟贏的兒子囗軫繼位。伍子胥捶胸痛哭,他失去了向囗棄疾麵對麵複仇的機會。
明年(前五一五年),吳光發動政變,把國王吳僚刺死。吳光繼位,命伍子胥出任宰相。而也就在這一年,那位楚王國新台醜聞的大導演費無極,在郢都(湖北江陵)被憤怒群眾毆斃,全家被屠。
紀元前五○六年,距楚王國新台醜聞二十年,距伍奢被殺、伍子胥過昭關十六年。吳王國向楚王國發動曆史上空前的大規模總攻擊,吳光自任總司令,伍子胥擔任參謀總長。從姑蘇到郢都直線距離八百公裏,吳兵團水軍分別沿長江淮河,逆流而上,陸軍則從昭關向西挺進,三路大軍節節勝利,不久進抵郢都,楚王囗軫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