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獨目石人像(3 / 3)

頓時,方濟舟驚訝地睜大了眼睛。布簾後,居然放著一尊石人像。

石人像雕鑿得很粗糙,隻鑿出了臉部,四肢和腰身都沒有刻出來,隻在原本手的位置刻著一隻手,手中緊握著一把匕首。石人的五官很有特色,下顎渾圓,沒有頭發。

方濟舟對上石人半閉的雙眼,突然心頭一動,他從背包裏找出父親留下資料,快速翻看,很快就找到了一幅和眼前這尊石人一摸一樣的獨目人圖片,圖片上石人像的腳下被人用簽字筆寫了一句話:采石場石屋。

由於字跡潦草,方濟舟一直以為這幾個字是父親隨意的塗鴉,所以從不在意,可他今天卻見到了和圖片上一摸一樣的石人像,不禁對這幾個字加深了注意。

圖片下方還有一段文字資料:青銅時代,xinjiang極北的阿爾泰山脈生活著一隻神秘的部落,名叫禿頂人部落,顧名思義,禿頂人全都沒有頭發,下顎渾圓,有明顯的蒙古人特征。阿爾泰山,在蒙古語意中翻譯為‘金山’,山中藏有大量黃金,禿頂人就是黃金守護人。他們用黃金製作麵具和武器,擁有奇特的黃金文明。大約公元前十五到十三世紀,草原遊牧民族斯基泰人來到阿爾泰山腳下,在阿爾泰山東麓定居下來。阿爾吉帕人和斯基泰人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公元前八百年,周宣王攻伐匈奴,匈奴退而占領阿姆河流域,那裏的馬薩格泰人被迫西遷,闖入斯基泰人的地盤,斯基泰人不得不放棄祖居的土地,背井離鄉,另外尋找居所,不僅斯基泰人,我們禿頂族人也被趕出了家園。流離失所,但也有一部分人退居深山,繼續履行從遠古時期就擔負起的神聖使命。

……

遼闊的草原絲綢之路上分布著打量的石人像。除了天山和阿爾泰山,向東的蒙古國,南西伯利亞草原到內蒙古的部分地區,再向西穿越中亞腹地,一直到裏海和黑海沿岸,都有石人分布。經專家測定,其中部分石人像為突厥士兵,但也有一些可以追朔到遙遠的青銅時代。這些石人像大都雕刻簡陋,隻刻畫出了身體的局部。專家推斷,這些石人像應該屬於一個名叫禿頂族部落的遙遠種族。不過,不管是禿頂石人像還是突厥石人像,雖然形製和雕刻年代差別巨大,卻有許多共同點,比如全部麵朝東方,附近一定有墓葬出現等。也就是說,在這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裏,草原的子民們擁有共同的信仰,他們對石頭擁有天然的敬仰和崇拜,認為石頭才是真正永恒的東西,所以雕刻石人,將自己的信仰一代代流傳下去。

為什麼原本應該出現在遼闊草原的石人像會出現在xinjiang西南的高原冰山上?

方濟舟不禁想起父親留下的那句話:天眼,又叫通天之塔,坐落在金山深處。要想找到天眼,必須找到昆侖玉。

通天之塔座落在阿爾泰山深處,而守護黃金的禿頂族也在阿爾泰山。這二者之間會不會有什麼關聯?

他又將視線移回到‘采玉場石屋’幾個小字上。難道父親的意思是讓他去采玉場的石屋?方濟舟使勁眨了眨眼睛,很難相信,父親居然會在十幾年前給他留下這樣一條線索。他深呼吸一口氣,將筆記本重新放回背包裏,來到采玉場。

拉提姆老人不在,阿桑一個人在貧瘠的石頭堆裏忙碌著。

“請問…”方濟舟衝阿桑討好地笑笑:“采玉場附近有石屋嗎?”

“有,就在山後麵。”阿桑悶悶地回答,頭都沒有抬一下。

方濟舟快步走出洞穴,朝采石場背後走去,果然在那裏找到了一間石屋,石屋非常簡陋,用大塊青石堆砌而成,裏麵什麼都沒有,隻是地麵中央有一個已經被破壞的土灶。看樣子過去有采玉人在這裏短暫留宿過。慕士塔格采石場的條件非常艱苦,能在石屋裏過夜,在古時候絕對算是五星級的享受了。

不過,也許是年代久遠的原因,石屋並不十分牢固,許多地方都出現了裂縫,已經無法住人了。石屋的牆壁上還保留著許多字跡,大部分是漢文,也有少部分維語和佉盧文,可見來這裏的采玉人沒有民族和信仰的界限,大家抱著九死一生的覺悟,為了同一個目標而來。牆壁上的漢字大多非常簡單,比如:張之供於唐大曆十一年六月來此采玉。隻是一句再簡單不過的話,類似於現在的XXX到此一遊。方濟舟覺得很好玩兒,找來一塊帶棱角的碎石,也在上麵寫著:方濟舟來此一遊。

就在這時,石屋外傳來沙沙的腳步聲,方濟舟深心頭一驚,趕忙回過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