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賊魚為什麼要噴墨汁?
烏賊魚是貝類軟體動物,俗稱墨魚或墨鬥魚,在烏賊的肚子裏有一個“墨囊”,裏麵貯滿了墨汁。
烏賊肚子裏的墨汁是保護自己的武器。平時,它遨遊在大海裏專吃小魚小蝦。但是一旦有什麼凶猛的敵害向它撲來時,烏賊就立刻從墨囊裏噴出一股墨汁,把周圍的海水染成一片黑色,使敵害頓時看不見它,就在這黑色煙幕的掩護下,它便逃之夭夭了。而且它噴出的這種墨汁還含有毒素,可以用來麻痹敵害,使敵害無法再去追趕它。
但是烏賊墨囊裏積貯一囊墨汁,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烏賊不到十分危急之時是不會輕易施放墨汁的。
烏賊平時喜歡在遠海遨遊,到了春末時節,它們才成群結隊地遊到近海來產卵。它喜歡把卵產在海藻或木片上麵,像一串串葡萄似的掛在上麵。因此,沿海的漁民常把樹枝之類的東西捆成一束一束的,投入近海中,引誘烏賊來產卵,待成群的烏賊遊來產卵時,再張網捕撈,獲益甚厚。
為什麼活鰹魚身上沒有條紋?
在魚市裏,你所能看到的鰹魚,它的身體兩側有7條深青色的縱條紋。
據海洋生物工作者在熱帶淺海域潛水調查魚類情況時發現,一群鰹魚在遊泳時,魚的腹部是白色的,上麵並沒有任何條紋。這個發現說明,鰹魚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沒有條紋的。
在捕撈鰹魚時,要先用活的沙丁魚引誘鰹魚。等把鰹魚引來後,一麵把水攪渾,一麵用網把鰹魚捕撈上來。
剛捕撈上來的鰹魚腹部兩側並沒有條紋,但它們在甲板上劈裏啪啦地亂蹦的過程中,身體兩側才慢慢地顯露出淺條紋來,當它們再抽搐一會兒後就會死去,死後的鰹魚身上的條紋就變得非常清晰。
鰹魚身上出現的這種條紋,活著的時候沒有,死後才出現的,所以稱作“死斑”。
更有趣的是,有一種叫做蝴蝶魚的魚類,在它睡眠的時候身上的花紋圖案會發生變化。
多麼有趣的魚類世界啊!
怎樣測量浮遊生物的長度?
在測量諸如浮遊生物這樣的微小生物的長度時,用普通的直尺是無法測出來的。必須使用顯微鏡和測微器這類的測量儀器來測量。
進行這樣的測量時,要把測微目鏡和物鏡測微尺組裝成一組。
先把目鏡的螺絲擰鬆,把目鏡測微尺插進去,再把目鏡上的螺絲擰緊。然後,把物鏡測微尺放到顯微鏡下擺放標本的鏡台上。
物鏡測微尺在顯微鏡的載片上,把2毫米分成200等份,1個刻度就是0.01毫米。
把這個基本標尺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推算出目鏡測微尺的一個刻度是物鏡測微尺的多大刻度,以此來測定微小生物的長度。
比如說,物鏡測微尺1個刻度是10微米,等於目鏡測微尺的2個刻度。
因為10微米是2個刻度,那麼目鏡測微尺的1個刻度就是5微米。所測生物的長度占多少個刻度,再乘以5就是該生物長度的微米數。
現在比較精確的顯微鏡裏麵就有刻度,用這種顯微鏡觀測直接就可以讀出數來。
怎樣分辨胡瓜魚的雌雄?
胡瓜魚是一種生長在北方沿海冷水流域裏的魚類。每年秋天,成群結隊地回溯到內河裏來產卵,11月底是胡瓜魚的產卵期。可是,近年來,這種魚的數量越來越少。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喜歡吃雌的胡瓜魚,這是因為雌魚肚子裏有魚子,魚子味道鮮美。
除了鮮魚外,市場上還常出售鹹胡瓜魚幹。魚幹一般是按雌雄、大小來分別出售的。人們喜歡吃魚幹並不是因為魚幹裏的雌魚比雄魚多,而是帶魚子的雌魚幹比鮮魚香。
那麼怎樣來分辨它們的雌雄呢?從外形上看,這種魚長得像大馬哈魚那樣的脂鰭,它是和大馬哈魚同類的鮭科魚。
分辨胡瓜魚的雌雄,不能光看魚肚大小,還要看魚的臀鰭,一般臀鰭大的是雄魚。有經驗的人隻需看一下魚的外形,就能分辨出胡瓜魚的雌雄來。當然,這個經驗並非一朝一夕所能練出來的。
其它種類的魚的特點又不一樣了,這需要你們仔細地觀察,不斷地總結出經驗來,俗話說“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
螺是怎樣排泄糞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