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揚中華文化揭示上古秘史
欲知華夏根基請讀傳世巨著
中華上古傳奇
(又名中華上古十二帝)
第一部三皇傳奇
這部書係作者周光敏曆經六年時間,在參考《四庫全書》內百餘部典籍而創作,係統講述了上古時期自人祖伏羲、女媧、炎、黃二帝、少昊、顓頊、嚳、摯、堯、舜、禹、啟等十二位上古帝王的事跡,以及發生在他們那個時代眾多動人的經典神話故事。全書氣勢磅礴,情節跌宕起伏;隨著故事的展開,將帶您進入一個奇趣、神秘、震撼、驚險、引人入勝的上古世界!
----更多精采故事在後麵
第十九回襄城外七聖迷野牧童獻治國良策
且說黃帝即位有熊國君後,原先輔佐他父親少典的六位重臣重新得到他的重用,這六位大臣是方明、昌宇、張若、習朋、昆閽、滑稽。
這一日天氣晴朗,黃帝率六位臣子外出巡視。他們一行人由方明駕著一輛四匹馬拉的大車,昌宇騎著馬在車旁跟隨,張若、習朋在前麵騎著馬開路,昆閽和滑稽坐在黃帝身後,一路向南進發。
黃帝早聞南麵有一座山,名叫首山,據說它是中嶽嵩山的源頭,但從未去過,更聽過父親常說:名山之內,必有奇人隱於其中。特別是一個名叫大隗的人,聽說他學識淵博,隻是四處打聽,總是不知道此人居於何處,因此就想借此機會,尋訪治國良臣。
這首山在什麼地方?即今日的河南省許昌市的襄城縣城之南,亦即古有熊國的南部邊境。出了首山,就是有宛國國境,也就是今日的南陽地界。這一行人中就屬方明的年齡最大,在少典國君在位時,他曾跟隨少典國君在外出視察時去過首山,所以這次出行,就讓方明駕車。且說這首山距黃帝的京城也就是二百多裏,因為當時的中原地帶,森林密布,河杈縱橫,別說大部分地方沒有道路,就是有一些路,也隻能是山上或原野中的一些小道,或許就根本沒有道路可行,所以這二百來裏的路程,他們卻走的十分艱難。此時正直鶯飛草長時節,他們也無心觀看路上風景,一路是饑餐渴飲,曉行夜宿,終於在第五天上午,一行人總算來到了首山。眾人放眼南望,但見此山果然秀麗無比:
山不算高,盤若遊龍;蒼鬆翠柏,鬱鬱蔥蔥。
溪澗長流,泉水叮咚;山花爛熳,雉飛鹿鳴。
這正是柳綠桃紅花滿地,鶯吟燕舞三月天。
黃帝與眾臣深深為首山的秀麗風景所陶醉。他們一行人將馬拴於樹林之中,然後就往山頂走去。這首山山頂極其平坦,漫山遍野的桃花、杏花和映山紅使這裏變成了花的海洋。微風過處,花瓣似雨,花香襲人。正行間,發現山南坡有一斷崖,黃帝立於崖邊向下張望,突然看到崖壁下滾滿了一地的綠色石塊,他喜出望外,便高聲招呼大家說:“你們快來看啊,這裏有我們煉金的石頭。”眾人立即來到崖邊,也禁不住齊聲歡呼。隻見昌宇、張若、習朋、昆閽四人立即自告奮勇,從一邊迂回到崖下,就將這綠色的石塊搬了上來。黃帝仔細一看,果然是煉金的石頭,於是就命四人又來回搬了幾遭,因車小不能多裝,故此作罷。這次在首山發現煉金礦石,讓他們異常興奮,大家無不感歎,不虛此行。
他們沿著山下小道,向西又走了十多裏路,發現這裏風景更是喜人,於是又將馬拴於樹下,一行七人往山上走去。山坡上到處生長著一種非常奇特的樹木,
那嫩綠嫩綠的樹葉和那千姿百態的枝杆,深深吸引住黃帝的目光,於是黃帝就詢問方明:“方愛卿,你的年齡最大,你知道這種身如遊龍的樹叫什麼名字?他有什麼用途?”方明回答:“這種樹名叫槲樹,在我們那裏也有生長,隻不過您不太注意它。這種樹的葉子一到秋天就變成紅色的了,非常好看,到了冬天葉子就落了,一到春天,又長出了嫩綠嫩綠的葉子,您看,它還開出了黃褐色的叢叢小花呢。這種槲樹的用處可大了,您知道我們穿的黑色衣服是用什麼染的嗎?就是用它的樹皮煮水染的。它的葉子還可以治療人們的淋病。這些年人們還發現這種樹的葉子上還生長著一種灰白色的長條形蟲子,這種蟲子長到一定時間還會吐絲結繭,人們知道將這種繭剝開,取出裏麵的蟲蛹煮熟了非常好吃。另外,這種樹的木材十分堅硬,我們坐的這輛大車,還有我們煉金用的木柴,都用的是這種樹,隻是您一直生活在宮庭,對它不太了解而已。”
方明的一番話,讓黃帝深受感動,由此他認為,自己知道的東西太少了,真沒想到,這一棵樹上還有如此多的學問。令黃帝感到最有興趣的是這種樹葉上生的蟲子,還能吐出絲來,樹葉還能治病,於是,他決定在以後有時間了,一定要對這種樹好好研究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