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揚中華文化揭示上古秘史
欲知華夏根基請讀傳世巨著
中華上古傳奇(又名中華上古十二帝)
第一部三皇傳奇
這部書係作者周光敏曆經六年時間,在參考《四庫全書》內百餘部典籍而創作,係統講述了上古時期自人祖伏羲、女媧、炎、黃二帝、少昊、顓頊、嚳、摯、堯、舜、禹、啟等十二位上古帝王的事跡,以及發生在他們那個時代眾多動人的經典神話故事。全書氣勢磅礴,情節跌宕起伏;隨著故事的展開,將帶您進入一個奇趣、神秘、震撼、驚險、引人入勝的上古世界!
----更多精采故事在後麵
第二十二回訪大隗群英聚會議國策任命相將
話說黃帝一行,曉行夜宿,饑餐渴飲,由東海之濱回到有熊國都。黃帝也顧不上休息,第二天就讓力牧帶路前往具茨山尋訪大隗。
且說這具茨山本是有熊國的中心地帶,而黃帝的京都就在具茨山的南麓,既然大隗隱居於具茨山,何以還要到處尋找呢?諸位有所不知,具茨山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山頭,原是中嶽嵩山的餘脈,它橫跨今日的河南登封、新密、禹州和新鄭四縣市,方圓數百平方公裏,大小山頭近千座。在這裏山連山,溝連溝,特別是上古時期,這裏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森林密布,河汊縱橫,在這一望無際的青山秀水之中,隱居幾位世外高人,別說是在五千年前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即使是在現在,如沒有知情者領路,你也很難找到他們的行蹤。因為這次出行,主要是在山溝或者山坡上行走,黃帝隻好棄車乘馬了。與黃帝一同出行的有風後、力牧、昌宇、張若、習朋、滑稽。力牧在前麵帶路,他們騎著馬,或行於溪水之畔,或行於山間小道,一路向西北方向走去。將近中午時分,他們來到一處所在,隻見左為高山,右為大湖。往左看,山坡上蒼鬆翠柏,綠樹參天;往右看,四道小河彙成一座大湖,湖光山色,蔚為壯觀。山腳下,茂林修竹掩隱著幾座石屋,顯得分外幽雅。此處是何地方?此處就是後來的軒轅黃帝行宮,右邊的大湖名叫武定湖,位於今日的新密市境內。
黃帝一行來到竹林之外,力牧用手一指,說道:“陛下:前麵有幾座石屋,此即吾師隱居之處也。”黃帝聽後,立即下馬而行,而力牧則飛馬奔至一座較大的石屋前,向師傅稟報。黃帝一行未及石屋,隻見一行人等已從石屋內走了出來,為首者年約四十上下,身高九尺,麵色玄赤,細眉風目,長發披肩,身穿一件灰白色麻布長袍,腳登一雙雲耳草履;他的身後是一位道人,此人身高八尺開外,頭戴碧玉冠,身披鶴羽氅,仙風道骨,超凡脫俗。再後麵又有四位壯士,身高均在八尺以上,一個個皆生的虎背熊腰,十分威武。片刻間,黃帝一行也已來到,力牧搶前幾步,走到黃帝身邊,對著黃帝說:“此即吾師大隗先生,其身後之人乃無為子道長也。”此時大隗等人也已來到,隻見大隗等人一個個抱拳躬身,向黃帝施禮,口稱:“不知陛下光臨,有失遠迎,望乞恕罪!”黃帝連忙說道:“眾位先生和壯士免禮,快快請起,今日孤得識諸位先生,國之幸也!”
於是大隗在前,引黃帝一行於石屋內。這石屋倒也寬敞,但極其簡陋。周圍牆壁全由片石所砌,前牆高,後牆低,屋項是一排粗大的圓木,圓木上麵以茅草為頂。再看大廳內,石屋的正麵和兩側放了三長排石橙,原來這是先生們在此切磋學問的地方,而起居間則在其它石屋內。眾人走進石屋,大隗讓黃帝坐於石屋正麵的石橙,其它人分賓主以次坐定,大隗又命力牧為黃帝和眾人獻上清茶,然後大隗再次代表眾人向黃帝一行人等表示歡迎。黃帝首先向大隗等人介紹了風後和昌宇、張若、習朋、滑稽的姓名,而大隗也將身邊的眾人向黃帝進行介紹:“這位道長乃吾之好友,無為子是也,我們經常在一起切磋道學,推研《河圖》、《八卦》,研究兵法、布陣及克敵製勝之策;這幾位是吾的學生,他們是大鴻、常先、武定、秦騩,皆熟知兵法韜略,且有萬夫不擋之勇。特別是大鴻,不僅精通陰陽八卦,而且熟知天文曆法,因此他的別號就稱之為鬼臾區。說起來,吾等早有投奔陛下成就一番大業之心,隻是機緣未到,且幾位小徒學業未精之時,不敢妄動也。”
黃帝道:“先生過謙矣,孤思先生久矣,數年前孤即尋找先生,隻是不知先生隱居於何處。當年孤等曾迷途於襄城之野,問道於一牧馬童子,但不知他是先生之童子也,故痛失與先生相會之良機。或許是上天有意安排,孤於月餘前偶得一夢,於大海之邊大風吹盡垢土,又於大澤之畔見一少年,身背千鈞之弩,驅羊萬群,便在夢醒後尋夢於海隅。果然,上天賜風相於孤,在大澤之畔,又喜得小英雄力牧,故而又在小英雄之指引下與各位先生和英雄會麵。孤今日至此,乃誠邀各位出山,匡扶國事,不知眾位英雄意下如何?”
黃帝之言令大隗和他的四位弟子十分感動,皆站起躬身施禮,齊聲說道:“吾等謝陛下知遇之恩,皆願跟隨陛下效力,雖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黃帝立即說道:“眾英雄免禮,眾英雄願意出山匡扶國事,實乃孤之幸也,國之幸也。在此,孤誠心請求道長也能下山,協孤治理國事,也可讓孤能隨時聆聽道長教誨。”無為子曰:“吾乃修道之人,酷愛清靜無為,吾實不能跟隨陛下於左右,但十分感謝陛下之盛情,日後陛下如有差遣,貧道自當效力。”黃帝曰:“孤尊重道長意見,懇望道長不時蒞臨,多加賜教。”
當天下午,黃帝就率領眾人與無為子道別,將近傍晚時分即回到京都。
且說次日早朝,黃帝親自將風後、大隗等人帶至朝堂,並讓他們侍立於自己的兩側。這一天是黃帝登基以來最為高興的一天,麵對眾臣,黃帝激動地說:“國者社稷之所依也;社稷者,生民、養民之本也;國運昌盛,社稷則固;社稷固,民則安也。但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如不能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一旦災難來臨,則無以應對之策也。國運昌盛,人為本也;一在百姓勤於耕織,更在君臣合力,領而導之也。眾愛卿想必還記得孤登基時,西王母對孤之教誨吧,西王母告戒孤要‘居安思危,修德振兵。為保社稷福祉綿長,必須尋訪賢臣,選拔良將,習用幹戈,以征暴虐’,也正是想到這裏,孤為尋訪賢臣良將,殫精竭慮,夜不能寐。也是上天垂憐,一月前孤偶得一夢,夢見於海濱大風吹盡垢土,於大澤見一少年手持千鈞之弩,牧萬群之羊,於是孤即尋訪於東海之濱,果然得識世外高人風後先生矣。”說到此,黃帝將風後向群臣引薦,然後接著說道:“這位風後風先生乃天皇伏羲後裔,精通《河圖》、《八卦》,具經天緯地之才。”說到此,黃帝又用手指了指力牧,然後對群臣說“這位小英雄就是孤尋夢於大澤所見到的力牧,你們不要看他年小,他乃是當今世外高人大隗先生的貼身童子,力拔千鈞之弩。孤曾讓他演習技藝,他竟一箭射下百丈高空的禿鷹。也正是在這位小英雄的帶領下,使孤能尋訪到孤思慕已久的大隗先生和他的另外四位弟子。大隗先生與風後先生一樣,具經天緯地之才,不僅深諳《河圖》、《八卦》,並且精通兵法。”說到此黃帝又依次將大鴻、常先、武定、秦騩四位英雄向群臣作了介紹,皆言他們身懷絕技,且有萬夫不擋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