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揚中華文化揭示上古秘史
欲知華夏根基請讀傳世巨著
中華上古傳奇(又名中華上古十二帝)
第一部三皇傳奇
這部書係作者周光敏曆經六年時間,在參考《四庫全書》內百餘部典籍而創作,係統講述了上古時期自人祖伏羲、女媧、炎、黃二帝、少昊、顓頊、嚳、摯、堯、舜、禹、啟等十二位上古帝王的事跡,以及發生在他們那個時代眾多動人的經典神話故事。全書氣勢磅礴,情節跌宕起伏;隨著故事的展開,將帶您進入一個奇趣、神秘、震撼、驚險、引人入勝的上古世界!
----更多精采故事在後麵
第二十六回黃帝出師救冀州炎帝被挾逃阪泉
話說黃帝作了一番準備之後,選擇了一個黃道吉日,親到校場點軍。校場內旗幡招展,刀槍如林;五師軍隊分列五個方隊,每一個方隊最前麵站著一位將軍,他們是力牧、大鴻、常先、武定、秦騩。在每位將軍的後麵,是五十名旗手,每位旗手各摯一麵曲柄大旗,上麵繪有一頭屬於本師標記的猛獸。在每隊旗手的後麵,有弓箭手二百名,另有八百名士卒手持大刀、長矛。看到這五千名精神抖擻、鬥誌昂揚的將士,黃帝非常高興,他命風後從五師中各抽調二百名士卒,交給大隗統帥,又命大隗另外製作二百五十麵五師旗幟,帶領這一千士卒於有熊國東部邊界布防,以防蚩尤入侵。自己和風後就帶領四千雄兵,由洛河口北渡黃河,向冀州進發。
這裏不提黃帝揮師北上,且說炎帝帶領五千大軍離開黃河渡口,一路向北進發,很快來到冀州中部。一路上隻見許多百姓,拖兒帶女,缺衣少食,露宿荒郊,當他們一看見是炎帝的軍隊來到,更是嚇的四處躲避。炎帝命士卒好不容易抓來了一名百姓問詢,始知是赤巳讓自己帶來的百姓到處搶掠所造成。炎帝本是仁義之君,目睹此情此景,心中實是不忍,命士卒為這名百姓送上兩件衣裳,又發給他一袋穀物,將其放回。從這位百姓所講,此地已與宛丘國逃此的百姓不遠,他們又行了不到一個時辰,隻見先前來到的赤巳已帶領眾多臣子和一些百姓前來迎接。他們一同來到一處較大的房屋坐下,炎帝就以責備的口吻問及當地百姓流離失所之事,赤巳回答:“稟告陛下,陛下所講句句屬實,但實在是臣無奈之舉。臣帶領我國百姓逃至此地,所帶糧食已經用盡,我們連帶來的牛羊也都宰殺食之,如果我們不從當地百姓那裏弄點吃的,微臣餓死事小,這數萬百姓怎麼辦?我們如果不把當地人從住的地方趕走,我們的老弱婦幼豈不是要露宿荒郊?微臣豈能不知陛下是仁義之君?微臣看到那些被趕走的當地百姓沒有吃的、住的,他們悲苦哭號的情景,心中也是老大的不忍,可是不這樣作,我們的百姓也沒有活路啊!微臣這樣作明知不對,請陛下懲罰微臣吧!”赤巳的一席話,說的炎帝無話可說,眾臣子和百姓也紛紛為赤巳求情,麵對如此場景,炎帝歎了口氣說:“愛卿說的不錯,這實在是無奈之舉,最可恨的就是蚩尤賊寇了,如果不是他,我們何至於落到如此地步?盡管如此,我們還不清楚,這個可恨的蚩尤還會不會放過我們。”
在上古時期,冀州一帶森林密布,地廣人稀,生產力極其低下。為了與野獸和自然災害作鬥爭,人類不得不群居,這就形成了以血緣為紐帶的部落。在上古時的冀州,大小部落有數百個,但人口總量也不過十來萬人,突然間湧來了數萬衣食無著的難民,再加上五千手持武器的兵卒,這對當地百姓來講,無疑是遭遇到一次天大的災難。作為仁義之君的炎帝,眼看著這五千士卒的口糧也已用完,為了生存,也隻好容忍他們繼續幹起了打家劫舍的勾當。
且說這一日炎帝正與君臣在一起議事,忽有探馬來報,說有熊國黃帝親率大軍前來征討,所帶雄兵分為五師,皆以猛獸為名,其名曰:熊、羆、貔貅、貙、虎,共計五千多人,並且還將這五種猛獸馴化,每種猛獸五十頭,打仗時由這二百五十頭猛獸為先鋒,衝鋒陷陣,所向披靡。炎帝與眾臣子一聽,大驚失色,炎帝戰戰兢兢地問道:“黃帝為何向此發兵?”這時上相赤巳站了出來,口中說道:“陛下:害怕是沒有用的,我們如今已無路可逃了。陛下有所不知,我們這裏的所有部落,早已投靠了黃帝,我們占領了黃帝的盟國,黃帝焉有不幫之理?”炎帝說道:“黃帝乃是孤的同父異母兄弟,我們不如趕快投降了吧,以免同室操戈,生靈塗炭。”赤巳說道:“陛下所言謬矣,如果黃帝認您為兄長,他就不會出兵了。他既已出兵,就說明他已不認您這個大哥了。我們為什麼從宛丘逃到這裏?我們不是為了不想亡國嗎?要不然,我們投降了蚩尤,蚩尤也不會把我們殺掉,我們何必要逃到這裏受罪呢?”炎帝聽他說的也有道理,就問道:“那依你之見呢?”赤巳說:“依微臣之見,我們決不能投降,我們必須與黃帝戰鬥,當然,與黃帝的大軍硬拚是不行的,我們可以邊打邊退,冀州之北是大漠,那裏是葷粥地盤,如果黃帝繼續追趕我們,我們就投靠葷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