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揚中華文化揭示上古秘史
欲知華夏根基請讀傳世巨著
中華上古傳奇(又名中華上古十二帝)第一部三皇傳奇
這部書係作者周光敏曆經六年時間,在參考《四庫全書》內百餘部典籍而創作,係統講述了上古時期自人祖伏羲、女媧、炎、黃二帝、少昊、顓頊、嚳、摯、堯、舜、禹、啟等十二位上古帝王的事跡,以及發生在他們那個時代眾多動人的經典神話故事。全書氣勢磅礴,情節跌宕起伏;隨著故事的展開,將帶您進入一個奇趣、神秘、震撼、驚險、引人入勝的上古世界!
----更多精采故事在後麵
第三十八回為解民疾訪神醫黃帝君臣岐山行
話說黃帝根據夢遊華胥國中的情景,向大隗、風後、力牧等五位大臣提出了四條治國方略,即一是要教育百姓崇尚自然,節用水火財物,人與自然要保持和諧平衡。二是要權衡天下之財富,勿使富者富而貧者貧,要輕稅役,還利於民;刑於法,順乎民意;要讓四海之內,無凍餒之民。三是盡快開展醫學研究,使天下百姓有病後能得到醫治。四是人與人之間要作到和平相處,要消除各種邪惡之舉。因此就要對民眾進行教化,使人們崇尚愛心。在對民眾進行教育的同時,又以刑法相輔,使人們知道邪害民眾者有罪,進善舉惡者有賞,使民安樂而相親,知仁義而不欺。隻要實現了以上四步,天下百姓則不憂生死,與黃帝夢中的華胥國太平生活無異也!
以上四項,除醫學研究之外,其它三項黃帝讓五位大臣共同研究,讓他們在一月內製定出具體實施辦法,而黃帝也準備將治國重任交由大隗和風後等臣子處理,決定利用數年時間從事醫學研究,以解民疾病之苦。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一月之後,大隗、風後、力牧、大鴻、太山稽已按照黃帝的旨意,分別製定出了三個治國方略,黃帝審閱後命立即頒布實施。在此期間,黃帝則經常深入民間,四處了解何處有精通醫學的世外高人,準備親自尋訪。
這一天上午,黃帝來到了京城的集市,看到有幾位牽著馬,馱著皮毛貨物的商人,黃帝走上前向他們施禮問道:“客人是何方人士?做何貿易?”客商答道:“某等乃雍州之西人也(即今陝西甘肅之西),專做以皮毛換取中原糧食和絲綢貿易。”黃帝又問:“汝等可知何處有醫術高明之人?”客商答道:“某等路過岐山之時,因路途偶受風寒,頭疼發燒不止,幸遇一位名叫做雷公的醫人,他用金針在我們的頭部和手上紮了幾針,頭疼立時而止,身子骨也不疼了。他又給我們了一大包草藥,讓我們到山下農戶家裏煎服,說隻要一出汗就會好的。我們對他說:‘您的醫術實在太高明了,特別是那金針治病的方法實在太神奇了’,而他卻說:‘我的醫術算不了什麼,比起我的老師岐伯那可差的太遠了。’我們以重金付給他報酬,但他卻說什麼也不要,像他這樣的醫術和醫德,真是天下少有啊!按照這位醫者的吩咐,我們在山下農戶的家裏將草藥煎了,大家喝後,出了些汗,燒也止了,我們就病愈上路了”。
黃帝聽了,立即想起數年前那個創製軍樂的岐伯,聽大隗說這個岐伯就非常精通針灸和醫學,聽說他家就在岐山山中。於是就急忙詢問這位神醫的詳細地址。這位客商答道:“我們是在岐山的山間小道上遇見這位醫人的,也說不出詳細的地址。當時,這位醫人正從山上采藥而歸,他見我們幾人病倒在路旁,於是就主動提出為我們施治。我們曾問農家,這醫人住在哪裏?農家說這些醫人並不在山下,說他們好像是住在深山裏麵,隻是他們偶爾采藥路過此山,隻要見到病人,就隨時為病人治病,也從來不要酬勞,但他們也從來不說自己住在什麼地方。”
黃帝謝過客商,雖然了解不到這位神醫的詳細地址,心中多少有些遺憾,但至少知道神醫們是在岐山一帶采藥,僅此已讓他喜出望外。他決心親赴岐山,一定要尋找到這位神醫和他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