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功圓滿黃帝升天遺勝跡萬代祭奠(1 / 3)

宏揚中華文化揭示上古秘史

欲知華夏根基請讀傳世巨著

中華上古傳奇(又名中華上古十二帝)第一部三皇傳奇

這部書係作者周光敏曆經六年時間,在參考《四庫全書》內百餘部典籍而創作,係統講述了上古時期自人祖伏羲、女媧、炎、黃二帝、少昊、顓頊、嚳、摯、堯、舜、禹、啟等十二位上古帝王的事跡,以及發生在他們那個時代眾多動人的經典神話故事。全書氣勢磅礴,情節跌宕起伏;隨著故事的展開,將帶您進入一個奇趣、神秘、震撼、驚險、引人入勝的上古世界!

----本書特點:越往後越精采!

今日向朋友們奉獻《中華上古傳奇》第一部《三皇傳奇》的最後一回:

第四十五回功圓滿黃帝升天遺勝跡萬代祭奠

話說黃帝采首山之銅,鑄鼎於荊山下,在鑄造出三隻銅鼎之後,又鑄造出了作為炊具的銅釜和飲酒用的銅爵。雖然這些器物澆鑄的非常成功,但還必須對這些器物進行精工打磨。黃帝一麵指導匠人們操作,一麵和二相等待王妃和儲君君臣的到來。

再說黃帝的四位王妃,元妃嫘祖,次妃女節,三妃彤魚氏,四妃嫫母,年紀最輕的也已年過八旬了。這四位王妃先後為黃帝生下了二十五個兒子,而唯獨元妃嫘祖所生的兩個兒子及其後代皆有天下。自黃帝數十年前往崆峒山修道之後,黃帝嚴禁王妃和兒孫們前往探視,這四位王妃就再也見不到黃帝了。自大隗和風後傳話,說不久即可夫妻相見之後,這四位王妃激動地熱淚盈眶,她們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再說儲君玄囂,如今也已年近七旬了。他也是數十年未見過父親了。自大隗和風後二相告知青陽,讓自己帶領家人和百官於荊山與父親會麵之後,心中高興萬分。雖然距離與父親見麵的日子隻有半月,但卻似度日如年一樣,期盼著這一天快快來到。

與黃帝見麵的這天終於來到了。早上醜時剛過,玄器就帶領百官去迎接四位王妃。玄囂讓她們分乘四輛馬車在前,自己和妻子乘一輛馬車在後;讓那些文武百官和兄弟中年齡大的以及所有女眷,六人乘座一輛馬車;讓那些年輕的官員和家人一律騎馬跟隨,而走在隊伍最前列的是旗手隊、鼓樂隊。京城百姓也早已聽說儲君要帶領王妃和文武百官前往荊山拜會黃帝,他們徹夜未眠,齊集在皇宮前廣場。他們不聽勸阻,一直尾隨在隊伍後麵。一路上旌旗招展,鼓樂喧天,人們以無比喜悅的心情,邁著輕快的步伐,向荊山進發。

將近中午時分,大隊人馬已來到荊山。在荊山山下,萬千民眾將黃帝和王妃、百官圍在廣場中央。四位王妃迫不及待地從馬車上跳下,三步並作兩步的奔到黃帝麵前,跪於塵埃,泣不成聲。嗣君玄囂及妻子和他的二十四個兄弟及妻子,也都飛奔到黃帝麵前,倒身下拜,口稱:“兒臣、兒媳拜見父王,祝父王壽比南山。”大隗、風後大鴻、力牧、常先、武定、秦騩、岐伯等一班老臣在前,其他文武百官在後,齊刷刷一齊跪於塵埃,口中山呼:“臣等參見陛下,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而那些隨行的兵士和百姓,全都跪於塵埃,山呼萬歲不迭。

黃帝用手招了招,聲似洪鍾般說道:“諸位愛卿,子民們,還有孤之愛妃,兒孫們,請你們原地坐下。”於是,人們紛紛席地而坐。整個會場鴉雀無聲。黃帝繼續說道:“孤數十年來,一直於崆峒山潛心修道,如今已功德圓滿”,剛說至此,隻聽一聲霹靂,頭頂出現了一朵五彩祥雲,彩雲越來越低,也越變越大,在彩雲中一隻金色巨龍盤旋飛舞,旋即又聽到仙樂陣陣,從天上又下來了兩位仙女,一人乘鶴,一人駕雲,乘鶴的雙手擎著一架古琴,駕雲的手中捧著一部笙篁,二位仙女雲髻堆翠,仙袂飄飄,來至廣場上方,距地十數丈處按定雲頭,仙樂嘎然而止。黃帝瞧的真切,立即倒身下拜,口中說道:“二位上仙駕臨,臣等叩見上仙。”黃帝的一班老臣,早已知道來者正是九天玄女與素女,立即隨同黃帝跪於塵埃,而那些從未見過如此盛況的儲君玄囂和所有臣民,被這突如其來的場麵驚呆了,他們瞪大雙眼向空中眺望,猛然聽到黃帝的話,才立即跪地叩拜不迭。此時,隻聽那位乘鶴的仙女朗聲說道:“黃帝陛下今日修道圓滿,小仙特奉西王母懿旨,迎接陛下登仙歸天,陛下可將後事盡快作以安排。”黃帝叩首站起,麵向眾人朗聲說道:“孤今日即將與臣民們訣別。孤宣布:自今日起,正式將皇位傳於孤之長子玄囂。玄器聽宣:”玄囂立即膝行至黃帝麵前叩首。黃帝說道:“自今而後,汝即為我中華之一代帝王,自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民乃國之本,民富而國自強。要想民富國強,就應薄於身而厚於民,約於身而廣於世;以仁愛禮義教天下,且不可驕奢淫逸而棄民。此等治國之道,皆見於孤與汝之《陰符經》內,汝當熟讀此書,並傳於兒孫,如此則國泰民安,國運永昌矣。孤將歸去,無以為念,特研鑄三鼎,象征天、地、人三才。人之生死皆由天地萬物所賜,敬天愛地,不忘先人,乃作人之根本,汝可仔細詳參《陰符經》,即可知孤鑄三鼎之意義也。至於孤發明鑄鼎之法,其義大焉。汝更應善用此法,以造福天下蒼生。”黃帝說到此處,隻聽玄女說道:“時辰已到,請陛下即刻乘龍歸天”。隻見玄女又對金龍說道:“請應龍將龍髯垂下,迎陛下騎上龍背。”那應龍立即將龍頭下垂於地,黃帝此時才知道此龍原是應龍真身也!黃帝雙手抱拳向應龍施了一禮,然後雙手扶住龍髯騎到龍背之上。黃帝的四位妃子怎肯離開黃帝?她們緊隨黃帝也騎到龍背上。大隗和風後原是黃帝交待過的,心中早有準備,不等黃帝發話,立即隨四位王妃騎上龍背。後麵的力牧、大鴻、常先、武定、秦騩,還有岐伯、伯高、、雷公、伯俞、少俞等六十多位老臣,皆不願離開黃帝,一個個緊隨其後,皆爬到龍背上。那九天玄女心裏明白,如不讓這些老臣隨行,黃帝將會非常難過的,所以直到這些老臣幾乎全都騎於龍背,玄女才發話讓應龍徐徐將龍頭抬起。其餘的眾多小臣子不能騎上龍背,就都抓住龍的胡須,龍的胡須被拔出來了,掉落在地上,還掉落下來黃帝的一張弓。玄囂及其兄弟家人和百姓們仰望著黃帝他們飛上天去,就抱著黃帝的這把弓和龍的胡須號啕大哭,所以後代就此把黃帝上天的地方取名叫鼎湖,把他掉落的弓取名叫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