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李修遠點點頭,爾後看了一眼在一旁坐著的眾人,不由莞爾道,“不好意思啊,讓你們發呆了這麼久。”
“陛下何須如此說,聽陛下與國丈聊天,妾身等倒是長了不少見識呢。”皇後馬玉潔輕輕搖頭,一臉豔羨的望著皇帝,輕笑道。
“這倒是實話。”李修遠也不客氣,當仁不讓的接受了皇後的讚美。
“陛下臉皮倒是越來越厚了。”皇後莞爾,笑罵道。
說來,對於皇帝翻天覆地的改變,該是她這個皇後感觸最深吧。雖說曾經皇帝也喜好讀書,但在她一女流之輩看來,實頗有死讀書讀死書的嫌疑,她也曾多次勸說過,但性格怯懦的皇太孫骨子裏卻有一股子不易為人察覺的頑固和倔強,就好像當年的太子朱標一樣,寧死都不願改變自己仁政的想法,對於太祖高皇帝的鐵血政治總是抱著一種違逆的心理,終其一生鬱鬱不得誌,到最後竟以死來相抗,不由令無數人扼腕歎息。
原以為性格倔強的皇太孫也會如同朱標一樣表麵服從皇祖父朱元璋,暗地裏仍然堅持自己的仁政,甚至以為他一旦繼承了皇帝的寶座,就會大力革除朱元璋所頒布過的政策和旨意。可是,忽然有一天,沒有任何征兆的,她感覺到這個男人在無形之中悄然發生了改變。
當朱允炆還是皇太孫之時,本就對男女之事不大熱衷,整天跟在方孝孺和黃子澄兩位翰林學士的屁股後麵學這學那,若非朱元璋逼著他要生兒女,隻怕朱允炆還未必會這麼早就生下了朱文奎。
後來皇太祖駕崩,皇太孫成了新一代的皇帝,馬玉潔原以為相公皇帝會熱衷於國家政事而冷落自己。事實也一直按照她的猜想發展著。直到太祖駕崩一個月後,馬玉潔的心裏就更恐慌了,因為她發現皇帝總是在有意無意的躲避自己。這讓她心裏極為難受,幾乎夜夜難眠。
她和皇帝的確是恩愛的,但恩愛隻是表麵,背後實則是更多的寂寞和孤獨,還有空虛。冷冷清清的皇宮中,每個人都是孤單的,上至太後下至都女內侍,誰不寂寞?馬玉潔隻是個女人,一個有幸走進深宮大院卻不得不忍受皇宮清冷的皇後。
原以為自己的一生都將可能如此的在淒苦中度過。誰知,就在她心灰意冷之時,皇帝卻好像金不換的浪子回頭,整個人跟變了個人似得,不僅對她愈發體貼和溫柔,就連男女之事也熱衷起來了,經常在宮中都女麵前調戲她,猶引起她注意的是,每回皇帝和自己在大庭廣眾之下親熱時,都絕沒有內侍和其他男人在場。好像在皇帝眼裏,不男不女的太監與正常的男人並無多大的區別。以致於在自己寢宮中伺候的太監都全被皇帝從頭到尾換成了清一色的都女(明朝宮女正式稱呼)。
對於這個問題,馬玉潔曾經疑惑過,因為以前的皇帝雖說對內侍的態度和條件都相當苛刻,但起碼不會把太監當男人看待。沒想到皇帝如今倒是對內侍的性別相當在意了。
有了這個新發現,馬玉潔立刻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除非必要,她基本上都隻使喚宮女,無形之中兩人的關係變得更加融洽,尤其是皇帝在床上的表現,常常讓她有些吃不消,第二天基本都得要到日上三竿,休息足夠了才能起的來。這讓她心中歡喜之時,也不免有些憂慮,擔心皇帝會因為自己無法滿足他而壓抑自己的**。所以她在深思熟慮之後,才有了把餘月瀅納入後宮的決定。
至於皇帝其他包括學識和個性、為人處事等等各方麵的改變,馬玉潔覺得自己毋須再去細想,因為幾乎整個大明天下,不管是瞎子還是聾子,都都夠極其鮮明的感覺到其中所發生的截然不同的變化。
“對了,此外朕還有一個計劃需國丈相助。”李修遠看了看餘忠生,忽然想起自己還有一件相當重要的事忘記說了。
“陛下但講無妨。”餘忠生剛進京之時,尚且還怕自己會落到沈萬三當年的下場,因而心中總是忐忑,沒想到,事實與自己所想完全相反,不僅意外的和女兒的關係有了極大的好轉,而且皇帝明顯愛屋及烏,對自己乃至於整個沈氏家族都青睞有加。這不,皇帝雖說是有一個計劃需要自己的幫助,但以他個人的猜測,想必這個計劃自己又將獲利不少,更重要的是,有了皇帝和朝廷的支持,他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讓沈氏家族重新站在商場的輝煌巔峰之上,甚至是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