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蒙田:懷疑主義者(3 / 3)

蒙田說:“我喜歡灰色的日子,秋冬的天氣。我自己就是灰溜溜的,老氣橫秋的。我們做人的處境是岌岌可危的。如果一個人剛要對自己的命運有點把握,那麼他馬上就會被拋進某種可憐或可笑的困境中去。我為什麼要自我吹噓,裝成一個哲學家呢?至少我在適當的範圍內生活,作好了行動的準備,最終總會體麵地闖過難關。如果是那樣一種生活那麼還有什麼滑稽之處呢?那就不能怪我了,應該怪的是命運和自然法則。”

蒙田的《隨筆集》是用一種有趣的形式來寫成的,想到哪裏就說到哪裏,處理每一件事情都是隨隨便便的,但是卻有著一種清醒的意識。有的人的洞察力是非常深刻的,然而,我們要說,思想如此豐富的人卻是不多見的。他從來都不沉悶,從來都不虛偽。他是一個天才,能夠讓讀者喜歡他所喜歡的一切。

在蒙田的作品裏,字裏行間都充溢著誠摯與寧靜。它們都是用日常談話所用的語言寫成的。這些詞語是具有生命力的。一個人在閱讀這些文字的時候會感到由衷的喜悅,就像我們聽到人們在說有關自己工作的一些非講不可的話那樣。

蒙田的談話是非常機敏的,他了解世界,了解書本,了解自己。他用詞精當樸實,他不喜歡聳人聽聞,既不想賣弄,也不想超越時空。他強壯而堅定,認真地享受著生活中的每一天。他喜歡痛苦,因為痛苦使他感到了自己的存在,使他意識到萬事萬物,就像我們掐自己一把,就會感覺到我們是醒著的一樣,他喜歡腳踏實地,很少上山下海,總是待在平地上。他的作品沒有熱情,沒有雄心,隻是表現出了一種滿足、自尊和中庸之道。不過隻有一個例外——在描寫蘇格拉底時,他頓時會情緒激動,在筆下洋溢出激情。

真理能夠幫助我們,它是經得起考驗,戰無不勝的,什麼也不能夠包圍它。人可以用全麵的概括來幫助自己。人生的教訓實際上就是經驗;就是一種經驗之談;就是看穿世界的普遍意義。事物表麵上說的是一回事,而實際上卻是完全相反的。外表可能是不道德的,但結果卻是道德的。世風似乎在趨於下降,似乎在證明惡棍和賢人可以共存於社會,他們都在從事著自己的“事業”。雖然政客有時在政治鬥爭中會占據上風,雖然文明的進步也同樣存在著罪惡的行徑,然而,社會的趨勢還是進步的。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事件,它們似乎阻礙或逆轉了各個時代的文明。然而人類的精神就像是一名遊泳健將,他不畏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一年又一年,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通過每個人的共同努力,通過點點滴滴的瑣事,一種偉大、仁慈的力量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向前奔流。

讓一個人學會在短暫中尋找永恒,讓他學會容忍他所一貫敬重的事物逐漸消逝,同時又仍然不失敬重之情。還要讓他知道:雖然深淵的下麵還是深淵,真理之後還有真理,然而萬事萬物最終還是包含在“永恒的法則”中——

“如果小船沉沒了,那隻是漂到了另一個大海,法則之船是永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