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貪貨善變,具有多種而孔,唐朝武則天及卨宗時曾先後任宰相的李義府,更堪稱典型。據《舊唐書》卷八二《李義府傳》載,此人“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亦即輒加傾陷,故時人言義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謂之‘李貓’。這便足成語“笑裏藏刀”的由來,李義府真乃永臭不朽矣。但“李貓”也好,“笑中有刀”也好,李義府決非僅係貓態狼心、迫害政敵之笑麵虎而已。更令人發指者,此人貪贓杆法,對民脂民青,可謂狼吞虎咽、剔骨吸髓。史載他當上宰相後,貪汙受賄,賣官鬻爵,連其母、羞、諸子、女婿,無不賣官,“其門如市”“傾動朝野”。嗚呼,此“貓”,此“刀”,又何其毒也!正是:
且滅嗔中火。
沐磨笑裏刀。
縱使成貓精。
也將照天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