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謂王婆水平,乃指《水滸》中王婆把零說成一千,把一說成一萬的評論水平。區區潘金蓮,雖有幾分姿色,伶牙俐齒,公然宣稱自己是“不戴頭巾的男子漢,叮叮滾孩響的婆娘!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人麵上行的人!”倘有誰吃飽了撐的編《曆代騷婆娘語錄》,潘女士的此番宏論,肯定可以入選。但是,她畢竟出身貧寒,原在大戶人家當使女,一字不識。而拉皮條的王婆向西門慶介紹潘金蓮時,竟說道:“好個精細的娘子!不惟做得好針黹,諸子百家皆通。”好個“諸子百家皆通”!潘金蓮儼然是博學多才之才女矣。如此肉麻之捧場話,出自油嘴滑舌王婆之口,自然也是無足稱奇;她乃市井刁婆,原本上不得台盤。但反觀時下某些圖書評論,少數評論者盡管有學者或正人君子身份,但其實又比王婆強多少?什麼“學貫中西”、“有七百萬字專著”、“站在學科最前沿”、“代表當代社會科學最新水平”、“精通文、史、哲、經”……其實,牛頭不對馬嘴,根本名不符實。這是部分學人庸俗化、評論低賤化的表現,為正派學者、嚴肅學子所不齒。奉勸此輩一句:
總不能把自己降低到王婆水平吧!正是:
評論豈能亂雌黃?
任意拔高太荒唐。
白紙黑字千古事。
千萬莫學王千娘!
晦日送窮三首
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
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送窮窮不去,相泥欲何為。
今曰官家宅,淹留又幾時。
古人皆恨別,此別恨消魂。
隻是空相送,年年不出門。
——《全唐詩》卷四九八姚合,三
評曰:電視連續劇《編輯部的故事》中有曰: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現已成為時下不少人的口頭禪。在古代,人們當然也深感無錢的苫惱,在一些地方,歲末年初,有送窮、迎富的儀式,大文學家韓愈還寫過著名的《送窮文》,希望世界上最不受歡迎的鬼——窮鬼“駕塵馭風,與電爭光”,滾得越快越遠越好。但是,長江流,黃河流,迎富富不來,送窮窮不走。姚合的詩,正是寫出了這種曆史性的悲哀與無奈。撫今追昔,不難看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國家、民族,在致富道路上,堪稱是超越千年,不亦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