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那婆子點破,李多魚並沒有緊張,反而擔心劉胖會因為此事被責罰。
“你說的不錯,熊掌和炙鹿肉就是我吃的!說實話味道不過爾爾。”
“你說炙鹿肉味道不過爾爾?”一個橘皮臉婆子橫眉豎目道。
李多魚一看橘皮臉婆子這反應就知道她是負責炙鹿肉的趙廚娘,與此同時,一個矮墩墩,長了一張如發麵饅頭似的臉,饅頭臉上的兩隻眼睛如剌了兩條縫兒的婆娘同樣一臉不忿,李多魚便明白這個就是燉熊掌的馮廚娘無疑了。
李多魚頗傲氣道:“我隨便一出手,做道菜都比你們下功夫做的燉熊掌和炙鹿肉強!”
人在餓的厲害時是不會挑嘴的,現在回想起來燉熊掌和炙鹿肉味道跟李多魚曾做過的,吃過的美味比起來相差甚遠。
熟悉李多魚的人,送她外號“李半瓶”。
從小到大,除了學習不好其他一切都感興趣的李多魚,報過無數的興趣班,各種樂器班,美術班,武術班,廚師班等等。除了武術和廚藝多下了些功夫,其他都半途而廢。
當然李多魚心裏也明白,自己拿的那些武術和廚藝的大獎證書,那些評委老師們看在她投資方老爸的份上是摻了水分的,即便這樣李多魚比起專業的雖差些,比起一般的還是強點的。
而趙廚娘和馮廚娘的廚藝在她眼裏就是那一般的。
其實李多魚哪裏想得到,不是她們兩個廚藝一般,而是在物質匱乏,各種調味料不全的古代,她們的廚藝不說在整個東魏,便是這琅琊郡也是頂尖的了。
脾氣火爆的趙廚娘聽了李多魚的話,當即雙手叉腰,憤怒道:“我竟不知人稱‘飯桶’的二女郎何時竟然也懂得廚藝了!既如此你便做道菜來讓 我們見識見識,若是人人都道好,今兒這事就算過去了。否則就別怪我們將這事告知王爺和王妃,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廚房中廚娘們並打雜燒火的二三十人全都跟著附和,“趙廚娘說的是!若是她真有這個能耐還則罷了,到時讓她做了菜彌補便是。若她是在說大話,我們絕不輕饒了她!”
“今兒我就做道菜讓你們見識見識,若是你們都覺得好吃,那便不再追究我吃了蒸熊掌和炙鹿肉這事!”
“那不行!若你做的好吃便再做六份同樣的菜以做彌補,若是不好吃我們就帶你去見管家!”
說這話的是馮廚娘,許是因為肥胖的緣故,雖然她努力做出生氣的表情,白胖的饅頭臉上看起來依舊淡淡的。李多魚不禁想到自己,一定要減肥,努力減肥,我可不想胖到連表達喜怒哀樂都費勁的地步。
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忍得一時氣免得百日憂!
“好,就依你所言!”李多魚甩開臂膀,腳步沉沉的擠開眾人往庖廚內走去。
進了廚房極目望去,李多魚隻覺如置身博物館中,各種盆盆罐罐不是陶泥燒製的就是青銅澆鑄的。李多魚不禁後悔剛才的話說的太滿了,就這樣的炊具,別說從前她沒用過,連見都是在博物館裏才見過的。
踅摸了一圈好容易在一個角落找到了個一口類似現代鐵鍋的青石石鍋,又見一個大陶盆中有十幾尾鯉魚,草魚,鯽魚在歡快的遊來遊去。
擺放作料的木架上有寫了個“鹽”字的黑陶罐,旁邊有寫了“醢”和“醯”的陶罐,鹽,醬油,醋有了。再往下看去,有花椒,蔥,蒜,薑,茴香。
作料雖不全,倒也能勉勉強強做個紅燒魚。
李多魚動作麻利的從陶盆中抓了一條肥大的鯉魚,放在砧板上掄起菜刀,眾人隻聽“啪”的一聲,原本不停扭動的鯉魚瞬間成了死魚一條。眾人看去,隻見那拳頭大的魚頭都被拍扁了,不覺頭皮一麻,這一刀若是拍在他們頭上,隻怕他們腦袋立刻就開花了。
李多魚一時也有些尷尬,竟沒想到自己力道這麼大,一拍之下竟將魚頭都拍扁了。
她動作麻利的將魚鱗刮掉,掏出內髒,清洗幹淨,備好了蔥、薑、蒜、花椒、茴香等作料。命燒火丫頭將青石鍋燒熱,覺得溫度差不多了便將豬油放進鍋中燒熱,放入改刀好的鯉魚。
青石鍋最適合做的一道菜就是石鍋魚,但是太費功夫不說,所需作料也多,而紅燒魚就要簡單省事一些。要想青石鍋不沾魚皮,火的溫度得掌控好。
李多魚將燒火丫頭趕到一旁,自己燒火。
想當初李多魚學習廚藝時,雖大多數時候都用燃氣燒火,但有時也會用到傳統的木柴燒火做菜,所以對此還算熟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