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力的輕重以病人能耐受為宜。以免病人產生不適或暈針;對年老體弱者和兒童,施術時指力不可過重;
指針的施術時間以1~3分鍾為標準,亦可根據病情增減;
急性傳染病、皮膚病、腫瘤以及腹痛拒按的患者,不宜使用指針;
小兒頭部的囟門區和孕婦的合穀LI4、三陰交SP6以及腹部穴位等,不宜用指針;
過饑、過飽、酒醉、勞累過度時,不宜用指針;
(3)毫針刺法
毫針刺法,具有很高的技術要求和嚴格的操作規程,為醫者必須熟練地掌握從進針至出針的針刺技法全過程。
①持針法
“刺手”與“押手”毫針操作時,一般將醫者持針的右手稱為“刺手”,按壓穴位局部的左手稱為“押手”(又稱“壓手”)。《靈樞·九針十二原》記述的“右主推之,左持而禦之”,說明刺手的作用主要是掌握毫針,進針時將臂、腕、指之力集於刺手,使針尖快速透入皮膚,然後行針。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穴位皮膚,使毫針能夠準確地刺中腧穴,並使長毫針針身有所依靠,不致搖晃和彎曲。進針時,刺手與押手配合得當,動作協調,可以減輕痛感,行針順利,並能調整和加強針感,提高治療效果。古代醫家非常重視雙手配合動作,如《標幽賦》所說:“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確是經驗之談。
持針姿勢持針的姿勢、狀如執持毛筆,故稱為執毛筆式持針法。根據用指的多少,一般又分為二指持針法、三指持針法、四指持針法、五指持針法:
二指持針法即用右手拇食兩指指腹挾持針柄,針身與拇指呈90^角。一般用於針刺淺層腧穴的短毫針常用持針法;多指持針法即用右手拇、食、中、無名指指腹執持針柄,小指指尖抵於針旁皮膚,支持針身垂直。一般用於長針深刺的持針法。
②進針法
進針法,又稱刺針法、下針法、入針法、內針法,是指毫針在刺手與押手的密切配合下,運用各種手法將針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是毫針刺法的首要操作技術。在進針時要注意指力與腕力的協調一致,要求做到無痛或微痛進針。毫針進針方法很多,有以進針速度快慢分,以刺手刺入術式分,以押手姿勢分,以使用進針器具分等。現代常用的進針法舉例如下。
③以進針速度分法
速刺法即將針尖抵於腧穴皮膚時,運用指力快速刺透表皮,針入皮下的手法。速刺法適用於四肢腧穴和耳穴;
緩刺法即將針尖抵於腧穴皮膚時,運用指力緩緩刺透表皮,針入皮下的手法。緩刺法適用於頭身腧穴和頭穴。
④以刺入術式分法
插入法即指針尖抵於腧穴皮膚時,運用指力不加撚轉或其他術式,直接刺入皮下的手法;
撚入法即指針尖抵於腧穴皮膚時,運用指力稍加撚動將針尖刺人皮下的手法;
飛入法即指針尖抵於腧穴皮膚時,運用指力以拇食指撚動針柄,拇指後退瞬即將針尖刺人,刺入皮下時五指放開作飛鳥狀的手法;
彈入法即指針尖抵於腧穴皮膚時,運用指力,並以中指彈動針柄時瞬即將針尖刺入皮下的手法。
⑤ 以刺押手勢分法
單手進針法即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針,中指指端緊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針身下段當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壓時,中指隨勢屈曲將針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此法用於短毫針進針;
⑥ 雙手進針法即刺手與押手互相配合,協同進針。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爪切法:又稱指切法,臨床最為常用。即以左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掐切穴位上,右手持針將針緊靠左手指甲緣刺入皮下的手法;
夾持法:即左手拇食兩指用消毒幹棉球捏住針身下段,露出針尖,右手拇食指執持針柄,將針尖對準穴位,當貼近皮膚時,雙手配合動作,用插入法或撚入法將針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此法多用於長針進針;
舒張法:即左手五指平伸,食中兩指分開置於穴位上,右手持針,針尖從食中兩指間刺入皮下。行針時,左手食中兩指可夾持針身,以免彎曲,在長針深刺時常用此法。對於皮膚鬆弛或有皺紋的部位,可用拇食兩指或食中兩指將腧穴部位皮膚向兩側撐開使之繃緊,以便進針。此法多適用於腹部腧穴的進針;
提捏法:即用左手拇食兩指將腧穴部位的皮膚捏起,右手持針從捏起部的上端刺入。此法主要用於皮肉淺薄的穴位,特別是麵部腧穴的進針。
⑦ 以進針器具分法
針管針進針法用金屬、塑料、有機玻璃等製成長短不一的細管,代替押手。選用長短合適的平柄針或管柄針置於針管內,針的尾端露於管的上口,針管下口置於穴位上,用手指拍打入或彈壓針尾將針尖刺入腧穴皮下,然後將套管抽出;
進針器進針法用特製的圓珠筆式或玩具手槍式進針器,將長短合適的平柄或管柄毫針,裝入進針器內,下口置於腧穴皮膚上,用手指拉扣彈簧,使針尖迅速彈入皮下,然後將進針器抽出;
以上各種進計法,在臨床應用時需根據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點、針刺深度、手法要求等具體情況,以便於進針、易於得氣、避免痛感為目的,靈活選用相應的進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