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加減。

③ 脾腎陽虛

治法:溫脾補腎。

處方:黃芪、白術、茯苓、附子、肉桂、巴戟天、枸杞子、熟地、山藥、澤瀉、丹皮、大棗、甘草。

常用成方:金匱腎氣丸加歸脾湯或十全大補湯加味。

④ 肝腎陰虛

治法:滋腎養肝。

處方:生地、萸肉、澤瀉、知母、鱉甲、女貞子、枸杞子、麥冬、旱蓮草、丹皮、菊花。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六味地黃丸、二至丸、三甲複脈湯、一貫煎。

⑤ 肺腎陰虧

治法:滋陰生津。

處方:生熟地、紫河車、天麥冬、龜版、黃桕、牛膝、五味子、玄參。

加減:兼咳嗽痰黃、帶血、胸痛等之肺熱壅盛加銀花、蒲公英、薏苡仁、冬瓜仁、魚腥草。

治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河車大造丸。

⑥ 熱毒熾盛

治法:清熱化濁。

處方:藿香、茵陳、石菖蒲、黃連、白蔻仁、滑石、射幹、大青葉、黃柏。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甘露消毒丹、白虎加人參湯。

⑦ 腎精不足

治法:補益腎精。

處方:牛膝、肉蓯蓉、天冬、巴戟天、阿膠、龜版、鱉甲、白芍、杜仲、甘草。

加減:精枯羸瘦加鹿茸、紫河車;幹咳頻加麥冬、知母、鱉甲。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河車再造丸。

⑥ 腎陰陽兩虛

治法:滋補腎陰腎陽。

處方:附子、肉桂、熟地、山藥、山萸肉、雲苓、澤瀉、丹皮。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金匱腎氣丸。

⑨ 熱陷營血

治法:清營涼血。

處方:生地、赤芍、丹皮、梔子、連翹、銀花、玄參、黃連、黃芩、石菖蒲、犀角、羚羊角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犀角地黃湯、清瘟敗毒飲、清營湯、羚羊鉤藤湯。

⑩ 痰凝血瘀

治法:祛瘀化痰。

處方:熟地、川芎、地龍、赤芍、南星、半夏、山慈姑、莪術、牡蠣、貝母、玄參、蜈蚣等。

加減:熱毒內盛加天葵子、七葉一枝花、蛇舌草、大青葉、紫草;氣虛加黃芪、黨參;陰虛加天麥冬、天花粉、女貞子。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桃紅四物湯合消瘰丸。

(2)其他療法

① 針灸

體針

取穴:主穴:關元、氣海、脾俞、腎俞、足三裏、命門、三陰交、築賓、神闕、大椎。

配穴:外感發熱加曲池、合穀、肺俞、列缺;體虛加太白、太溪;出血加隔俞、血海;失眠加神門、內關;疼痛加交感、神門、肺、肝、脾、腎(均為耳穴)。

操作:主穴每次取3~5個。因本病病情變化迅速,個體差異相當明顯,故應據不同髒脯或經脈顯現的症候取穴。配穴則據症選取。穴位力求少而精,為了不增加病人的消耗,留針時間宜短,一般不超過20分鍾。除了早期病人采用補中寓瀉外,餘均用補法。主穴針後加艾卷灸,可囑病人在家中自行灸治,自己無法灸的背部俞穴,由家人代灸,用回旋灸法,每次灸至局部紅暈出現為宜。耳針用於止痛,留針時間可稍延長至25分鍾。體質虛弱和慢性腹瀉者,宜以灸法為主,前者以常用穴灸治(命門、膏肓、足三裏、關元),配穴針刺;後者則灸關元、神闕、三陰交、氣海。

操作時要重視預防性技術搡作。醫生應戴消毒手套,使用一次性針灸針。使用過的針、消毒手套及擦拭過穴位的藥棉,均應置於密封容器內,另作處理。

針灸每周2次,可不計療程。

② 單方驗方

甘草製劑

組成:甘草(主要成分為甘草酸和甘草甜素)。

用法:內服。

功法:早期以靜功為主,隨著症狀的改善,可練站樁功,及簡易的動功,如八段錦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