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明代書法(3 / 3)

前、後赤壁賦

狂草書。紙本,現藏上海博物館,內容是宋代蘇軾的兩篇散文。據考證,此卷為祝晚年傑作,千古絕唱之文,經生華之筆,構成變化萬狀的“畫圖”,堪稱“雙絕”精品。此卷下筆變化豐富,行筆沉著痛快,信手而作,隨意而行。正如王世貞在《藝苑卮言》裏所說,祝允明草書“變化出入,不可端倪,風骨爛漫,天真縱逸”。結體上也大小相間,修長合度,引領管帶,疏密成趣。縱觀全卷,神采似行雲流水,飛動自然,形跡如行立坐臥,意態樸素。

(4)唐寅

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29時,鄉試第一,故有“南京解元”之稱。進京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被革黜下獄,經吳寬保舉出獄,妻子改嫁,精神上連受打擊。後遊曆名山大川,專事書畫詩文創作,並以此為生。作品中常流露遭受打擊後的憂鬱之情和消極出世的思想。他以繪畫最為擅長,為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與沈周,文征明,仇英並稱明代四大家,又稱“吳門四家”。著有《六如居士集》。

唐寅書法為畫名所掩,主要學趙孟頫,此幅更見受李北海影響,俊逸挺秀,嫵媚多姿,行筆圓熟而灑脫,唯筆力稍弱,鉤挑牽絲綿軟,結構亦略趨鬆散。故王世貞評曰:“伯虎入吳興堂廡,差薄弱耳。”(《州山人稿》)

(5)王寵

字履仁,後字履吉,號雅宜子、雅宜山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王寵博學多才,工篆刻,善山水,他的詩文在當時聲譽很高,而尤以書名噪一時,為明代中葉著名的書法家。

他的楷書初學虞世南、智永,行書師法王獻之,到了晚年形成了自己風格,以拙取巧,婉麗遒逸,他是繼文征明之後的著名書家。所寫詩格調亦清雋可喜,山水畫與唐寅齊名,當時稱為“三絕”。

其代表作品有:

滕王閣序

小楷。疏朗空靈,皆不與時人同。極為疏淡恬靜圓潤虛靈,有晉人遺意。

送友生遊茅山詩

草書。疏朗蕭散,俯仰多姿,饒有情趣,不失為高格調的佳作。

(5)張瑞圖

字長公,號二水,福建晉江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官至大學士,善畫山水,草書氣魄宏大,筆勢雄偉。清代秦祖永說:“瑞圖書法奇逸,鍾王之外,另辟蹊徑。”(《桐陰論畫》)《評書帖》雲:“張瑞圖得執筆法,用力勁健,然一意橫撐,少含蓄靜穆之意,其品不貴。瑞圖行書初學孫過庭《書譜》,後學東坡草書《醉翁亭》,明季書學競尚柔媚,王(鐸)、張二家,力矯積習,獨標氣骨,雖未入神,自是不朽。”

其代表作品是:後赤壁賦

行草。該作能把橫直筆畫密集在一起,縱橫牽掣,大折大翻,給人以極少使用圓轉用筆的印象。在章法上,他依靠點畫的疏密來體現字的節奏感,由於翻折的運用,橫畫得以突出,加上其行距拉開,形成字緊行疏的特殊行款,黑白對比十分鮮明,與王寵、董其昌的清疏典雅風格不同,大有咄咄逼人之勢。

(6)宋克

字仲溫,長洲(今江蘇吳縣)人,自號南宮生,洪武初年任鳳翔府同知,博涉書史,喜歡走馬擊劍。《明史·文苑傳》稱他“杜門染翰,日費十紙,遂以善書名天下。”楊慎評他的真、行書在明代應數第一。宋克直承趙孟頫,他所寫的《李白行路難詩》筆墨精妙,風度翩翩。楷書有鍾、王法度,但是過於流麗圓熟,當時就有人說:“國朝楷、草推''''三宋'''',首稱仲溫,然未免爛熟之譏,又氣近俗,但體媚悅人目爾。”(《詹氏小辨》)

其主要作品有:唐宋詩稿、急就章。

唐宋詩卷:

今草。是他三十四歲的早期作品,雜有章草的筆意,鋒芒畢露而精神外耀,然而也因此遭來“波險太過,筋距溢出,遂成佻卞”之議。不過從每個書法家都應該追求自己的個性這一角度出發,這些貶詞恰恰說明宋克的草書具有了強烈的時代感,而所非之處也正是宋克學古能化的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