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陶瓷文化(1 / 3)

1.景德鎮的陶瓷文化

提起瓷器人們知道有景德鎮,提起陶瓷人們知道有佛山,或許你對某個陶瓷品牌很熟悉,或許你是陶藝產品的忠實追隨者,但一旦深入發問陶瓷文化的淵源和代表,此時的你應該是有口難開。沒錯,佛山是陶瓷的發祥地,窯場裏的老青磚、舊屋瓦都在訴說著佛山陶瓷的發展曆史,但殊不知佛山石灣才是陶瓷品牌聚集之地。別擔心時間太長,我們帶你直奔石灣,去感受悠久的陶瓷文化。

南風古灶

一窯爐火,曆經500年風雨而不熄,至今還在燃燒,這就是傳說中的“南風古灶”,以“連續使用至今的最古老柴燒龍窯”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如果你想品味真實的佛山陶瓷文化,南風古灶則是必經之處。南風古灶有兩座柴燒龍窯,登上窯體,你會發現道路兩旁滿是積薪,這便是它那傳統燒製工藝的燃料,工藝流程也是“迂腐”得500年不變。陶工們把燒好的磚瓦從窯內搬出,再用小車把坯品推進窯內,完全是都是人工,窯內的電燈算是惟一現代化的設備了。另外,南風古灶的窯尾長著一株古榕,據說栽於明朝。枝繁葉盛,亭亭如蓋。500年了,古窯爐火不熄,榕樹也越發蔥鬱。樹下有碑,其中一句“有榕乃大”,讓人玩味不已。

石灣公仔

能代表佛山陶瓷文化的還有石灣公仔。“石灣公仔”是石灣藝術陶瓷的俗稱。它起源於民間,在明代以後進入了鼎盛期,其特點是造型和釉色充滿渾厚、粗獷、質樸、率直的審美情趣,是中國乃至世界陶藝史上的一朵奇葩。主要有人物陶塑、動物陶塑、器皿、微塑、瓦脊陶塑等五大類。

作為一種傳統的工藝品,雖然模式化、量產化等因素使得石灣公仔無法擺脫匠氣,但其對人物形神兼備的細膩刻畫,恰巧是最為生活化的一種語言體現。正如一位陶瓷研究專家所說:“假如昔日石灣沒有大宗日用陶瓷的製作,陶藝根本沒有依存的餘地,如今石灣陶藝的代表石灣公仔被人們珍藏起來,日後必將成為文化的積澱。”

陶師祖廟

承載著石灣陶藝輝煌的“陶師祖廟”重見天日不過一年時間,卻是每個陶瓷手藝人定期聚集之地,感受陶瓷文化魅力自然不能落下此地。據陶瓷老藝人講,位於石灣的陶師祖廟始建於南宋時期,後在戰爭期間被毀。當時原廟內收藏了石灣乃至佛山最優秀的陶瓷藝術品,該廟建築規模之宏大、設計之精美,為佛山所有手工行業祖師廟之最。或許正因為如此,此次修繕一新的陶師祖廟力求做到精雕細刻,直至充分展現陶藝的魅力為止。

2.中國陶瓷名城——佛山

嵌鑲於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風和日麗,人傑地靈。城區、石灣、順德、南海、三水、高明,正以無愧於共和國重托的自信和豪邁,走向繁榮,走向民主,走向文明,走向現代化。

曆史悠久的佛山,曾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曾有過商業鼎盛,街市繁華的輝煌;曾有過“南國陶都”、“南國紅豆”的美譽。

然而,當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東方古國的大門,佛山亦曾曆經百年離亂,百年求索,百年抗爭。

改革開放春風化雨,抹去祖廟的積塵,扶正梁園的斷垣,佛山人民勃發鼎新革故的活力,創造了且還在創造著令世人矚目的業績。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投資硬環境40優之一;聯合國評定的全球98個人類住區優秀範例城市之一;全國“十佳工生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潔淨城市”、全國“雙擁(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模範城”……猶如一束束報春花,佛山人以其傳統的勤勞與智慧,以其放眼世界、矚目未來的氣魄與膽識,編織著繁花似錦的明天。

回望曆史,展望未來。為了二十一世紀的召喚,佛山沒有褪盡千年文明的榮耀,並將實現曆史文化名城與現代化城市的對接。一個科技振興、繁榮富庶、文明進步、整潔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將崛起於珠江之濱,為祖國、為人類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自然地理

佛山市位於中國廣東省的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北緯22°38′—23°34′,東經112°22′—113°23′之間。距廣州、江門、中山、肇慶、珠海、東莞、清遠等工商業城市均在50公裏左右,離香港、澳門也在100公裏左右。地理環境優越,土地肥沃,臨近海洋,溫暖多雨,四季常綠,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22.1°C,降雨量1490.6毫米。低山丘陵多發育紅壤、赤紅壤,有少量黃壤,平原則為水稻土、堆疊土。自然資源主要有陶土、玻璃砂、稀有金屬和水稻、甘蔗及品種繁多的水果、花卉、江河水產資源等。

人口麵積和區劃

1998年,佛山市總麵積3813.64平方公裏,總人口324.98萬人(非農業人口達139.88萬人),其中市區麵積77.4平方公裏,建成區麵積34.44平方公裏,人口46.84萬人(1949年,佛山市人口總數為14.3萬餘人)。佛山屬廣州方言語係,有漢、蒙、回、壯、苗等19個民族,漢族占99.97%。曆史上佛山曾屬番禺、南海、廣州管轄。1949年10月16日,佛山解放,1951年1月12日正式改鎮為市建製,稱佛山市;1958年設立佛山專區,轄佛山、江門、石岐3市和中山等13縣;1970年佛山專區更名為佛山地區,轄14個縣(市);1983年6月實行市領導縣的體製;1985年以後,所轄區域全部劃入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佛山市現轄城區和石灣區,代管順德、南海、三水、高明四市(均為縣級市),目前實行市領導縣體製。

佛山石灣

石灣——珠江三角洲一顆璀燦明珠,它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東漢時期,這裏的文化和農業經濟已相當發達.石灣素有\"南國陶都\"之美譽,陶瓷生產始於唐,奠於宋,鼎盛於明清,今天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陶瓷產地之一。

石灣陶瓷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貝丘遺址中已揭開其燒陶的曆史序篇。秦漢時期,石灣製陶技術已有較高的水平,本地出土的大批陶俑、動物、器皿等,證明此時已形成了初具地方特色的陶瓷藝術。六朝時期,石灣人已掌握了陶釉技術。唐代,石灣已出現陶瓷商品性的生產。宋代,石灣陶瓷產品已由圓型窯生產向龍窯生產過渡,逐漸形成了陶瓷商品專業化、規模化的生產體係。明代,石灣陶瓷業進入繁榮時期,這時的石灣,作為民間陶瓷商品生產的集中地(即所謂民窯),已經形成顯著的行業生產特色,兼融中原各大名窯生產技術和高溫釉彩的普遍使用,使石灣陶瓷製造技術日趨完善,美術陶瓷以一種極具地方民俗特色的藝術開始出現,又極大地提升了石灣陶瓷的藝術品位。《明詩綜》有載:\"石灣瓦,甲天下\",概括反映了當時石灣陶瓷生產的地位。清代,石灣陶瓷業進入鼎盛時期,大量各式日用陶瓷品的生產和風格獨特的陶塑瓦脊、建築裝飾構件、陶塑神仙佛像、園林用品、外陳設品、文房用具、藝術人物以及花鳥蟲魚等美術陶瓷的生產,不僅經營著中國華南多個省、區的廣闊市場,而且海上絲綢之路\"大量遠銷東南亞和歐美各國市場,成為當時生產技術和商品經濟都相當發達的陶瓷生產營銷基地,為當時佛山形成與湖北漢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並稱全國四大名鎮,列為全國商品集散中心\"四大聚\"之一,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3.中國陶瓷名城——景德鎮

以瓷都聞名天下的景德鎮位於江西省的東北部,毗鄰浙江、安徽,是我國有名的曆史文化名城。景德鎮同時也位於“五山兩湖”(黃山、廬山、龍虎山、三清山、九華山、千島湖、鄱陽湖)風景區的中心,是我國的王牌旅遊景點之一。不過,景德鎮以瓷器著稱,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製瓷曆史,其名稱來曆與瓷器息息相關:北宋真宗景德年間(公元1004年—1007年),由於該地燒製的精美禦瓷獲真宗讚賞,瓷器上底款書“景德年製”,於是“天下鹹稱景德鎮”,景德鎮由此得名,並且名揚天下。千百年來,景德鎮陶瓷藝術成為中國和世界藝術寶庫中一顆燦爛奪目的明珠。

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這是景德鎮瓷器的真實寫照。曆史上,景德鎮的藝術陶瓷是根據宮廷畫家設計好的畫麵、圖案或根據民間沿襲下來的優秀圖案,由專門的畫工將其複製在胚胎瓷器上再經過燒製而成。由於品質佳,在唐、宋、元、明、清,景德鎮便是皇宮用瓷的生產基地。瓷器從一產生便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尤其到了明代,景德鎮便已成為全國的製瓷業中心,所產瓷器不僅受到國人的青睞,而且還遠涉重洋到了海外,同樣受到熱烈歡迎。

如今,陶瓷更是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以日用陶瓷為主,兼製工業陶瓷、建築衛生陶瓷、特種陶瓷等百花爭豔的大陶瓷格局。陶瓷在景德鎮市的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擁有原料、生產、銷售、科研、教育的綜合配套優勢。陶瓷研究開發體係更是越來越完備,已經擁有包括國家輕工業總局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在內的三級研究機構,並成立了我國唯一的一所培養陶瓷高級專業人才的高等學府———景德鎮陶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