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東方翡翠——南陽玉(1 / 3)

1.古代神玉的演變

南陽玉是我國曆史上四大名玉之一,當玉文化在中華大地上剛剛萌芽時,南陽玉就以其獨有的魅力,在異彩紛呈的中國古代玉器百花園中一枝獨秀,芳香四溢,被譽為“東方翡翠”而名滿華夏、聲播海外,為傳承、弘揚廣博精深的中華玉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玉文化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史前時期南陽玉文化是中國玉文化的中心地區之一

四、五十萬年前的更新世中期,距離獨山僅60公裏的“南召猿人”就破洪荒立足中原,繁衍生息在南陽這塊富饒的土地上。宋朝羅泌《路史·國名紀·已》就有“三皇之世,宛,即鬱鬱華國”的記載。距今一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早期,今南陽境內就有一“宛”部落。居住在獨山周圍的原始先民在漫長的上山狩獵、采食果實、采集石料、打製勞動工具的過程中,逐步對南陽玉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開始了自然采集和自覺采集的原始小規模開采。隨著原始手工業的發展,磨製工藝的發明,造就了一批兼職的專業性琢玉工匠,極大地推動了玉雕業的發展。到了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早期,獨山周圍的先民已經掌握了磨製和鑽孔工藝,能夠把玉石從一般石料中分離出來,選擇出美麗溫潤的南陽玉,進行分類設計、加工,磨製成玉斧、玉鏟、玉鑿等生產工具及玉鐲、玉璜等裝飾品和禮儀器,較早地步入了中國玉文化的殿堂。

1959年1月,原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對位於獨山以南約5公裏的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了琢玉工具石砣、完整的獨玉鏟、獨玉鑿、獨玉璜、獨玉簮、未加工的玉料及未成形的玉鐲、玉璧、玉環等半成品,均為仰韶文化遺存。獨玉鏟為綠白南陽玉,一麵泌色較深為黃色,上部有一穿孔,孔洞極圓。另外,還在南陽市的南召、淅川、鎮平、新野等縣及周邊地區發掘和發現了該時期的獨玉璜、獨玉環、獨玉墜等多種器物。根據出土南陽玉的位置及狀況證明:新石器時代中早期,已對南陽玉就地取材,就近加工,被普遍打製或磨製成玉器,獨山周圍玉器作坊已初具規模。黃山遺址很可能是一處較大的獨玉加工基地,已形成以獨山為基礎,輻射中原地區的玉文化中心。不僅玉器種類豐富,而且工藝先進,處於中國玉文化發展的領先地位,為玉文化的傳播、發展注入了無窮的活力。更為重要的是,南陽玉器在中華文明初露曙光時大量出現,為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及史前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打開了這一研究領域的新天地。

夏、商、周時期南陽玉文化是中國玉文化傳承的先鋒

夏、商、周三代是彪炳我國古代的三麵大旗。夏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製國家,它的建立標誌著我國曆史正式進入文明時代。在夏文化的探索中,二裏頭文化遺址是迄今發現的最具代表性遺址,出土的玉器能夠反映夏代玉器的大貌,因此研究夏代玉器,目前為止主要是研究二裏頭玉器。二裏頭遺址出土玉器數量大,禮儀器和裝飾品居多,玉質大多色澤青灰、灰黃、灰白等,質地混合,濃淡深淺不一,大部分為南陽玉。

至夏代,南陽玉的開采已有四、五千年的曆史,是中原最古老、最大的玉產地,品種齊全,工藝先進。獨山距偃師二裏頭遺址不足300公裏,道路暢通,受當時交通工具的限製,夏王朝統治者很難從更遠的地方得到優質的玉材,南陽玉以其運輸便利,質地細膩而應為首選。

商代南陽玉的開采除原始的在地表開挖礦坑之外,已開始在天然的山洞尋找礦脈,打鑿玉料,掘取深層玉材,采掘量大大增多。獨山腳下已形成專門琢玉的手工業作坊,湧現出了一批技藝精湛的奴隸玉工,南陽玉一部分供本地貴族享用,其餘則向商王朝進貢,或饋贈或作為商品流通。殷墟婦好墓玉器多屬南陽玉,四川廣漢三裏堆,江西新幹大洋洲商墓玉器中也有部分屬南陽玉。另外,還在湖北黃陂、南陽地區也出土多件南陽玉器。

商代後期,政治和文化中心在河南安陽。南陽作為商朝屬國一南鄉,與安陽同屬中原地區,交通便利,且殷商中期曾經是苑侯的封國,是武丁奮伐荊楚,控製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門戶和前哨陣地。有關絲綢之路開通前和田玉如何輸入中原的研究目前仍未有新的進展。從地理位置和當時生產力水平分析,商代玉器就地取材的特征仍很明顯,因此,婦好墓出土玉器多屬南陽玉應為實事。作為“邦畿千裏”的殷商大國,它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影響已經擴展到遙遠的邊區和外域。三星堆和大洋洲商墓玉器除就地取材外,材質優良的南陽玉必為其用。因為獨山較之和田、岫岩,特殊的地理位置,提供了便利的運輸條件。水運發達,經白河、漢水直達長江,西上入川,東下至贛,陸路由荊襄古道也可以達長江。加之中原與西蜀、東南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古老,因此,南陽玉當為四夷接受和使用。

周代玉器包括西周和東周(春秋和戰國)玉器。從西周起,用玉已步入政治化、製度化、規範化,形成了完整的禮樂製度,將中國玉文化的成果融入了儒家學術的範疇,正式載入國家的典章製度,成為中國玉文化的一次曆史性飛躍。自此以後,禮樂聖壇上不可無玉,表現血緣親疏關係和等級高下不可無玉,祭祀神靈及典章製度不可無玉,象征人倫道德、社會風貌也以玉為主,甚至為爭奪一塊美玉不惜發動戰爭。

西周王室玉器因王陵尚未發掘而狀況不明,但在周國勢力的中心地帶一陝西、河南發掘出土了數千件西周玉器,使我們對西周玉器有了一個較為完整、全麵的認識。春秋戰國玉器出土豐富,三門峽虢國墓、淅川楚國墓、湖北隨州曾侯乙墓、河北平山縣中山國墓、山西長治市韓國墓、桐柏月河楚墓及湖南衡陽、耒陽、湘鄉、資興等地的春秋越人墓等都出土了數量眾多、工藝精美的玉器,其中很大一部分為南陽玉。

漢代玉材的種類和數量隨著漢帝國的強盛和疆域的擴大而更加豐富。絲綢之路的開通,開劈新疆和田玉進入中原的通道,和田玉受到達官貴族的青睞,作為官方的主要用玉,南陽玉成為民間用玉的主流。南陽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繁榮的工商業,使得獨玉的開采,加工達到了曆史上最高峰。西漢時,南陽為南北交通的中樞,富商大賈雲集,和京都長安、洛陽、邯鄲、臨淄、成都並稱為全國六大商市,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內”之稱。東漢時,光武帝劉秀“帝業”起於南陽,號稱“南都”,工商業發展到鼎盛時期,與京都洛陽並稱全國兩大最大中心城市,南陽為“既麗且康”的樂都。南陽玉雕作為南陽悠久的手工業技術,此時也步入黃金發展期,獨山腳下的沙崗店村是加工、雕琢、銷售獨玉的集散地。琢製精美的南陽玉器不但王公貴族爭相佩戴,而且也成為文人君子的喜好之物。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南陽玉器發展的低潮。南陽“南蔽荊襄”的重要軍事地位,使得戰火連綿,獨山腳下的“王街寺”也被夷為平地,琢玉技術高超的玉工或遭屠戮或逃難他鄉,南陽的玉雕從此一厥不振,南陽玉的開采加工走入底穀。加之“餐玉”思想漫延,使本來就低靡的製玉業更是雪上加霜;唐代的南陽,隨著國民經濟的繁榮,手工業、商業逐漸得以恢複,南陽玉經過漫長的沉寂之後,走出底穀,又步入了一個發展軌道,創造出了南陽玉的新造型、新工藝,更加貼近生活,適合一般民眾的需求;宋、元時期,玉器已經作為商品進入流通領域,成為尋常百姓的偏愛之物。南陽玉料被大量運往蘇、杭等製玉中心,獨山周圍、宛城之內及鎮平石佛寺等遍布玉雕作坊,兼收並蓄各地琢玉技術,產品銷售往東南沿海及海外;明清時期,和田玉仍是宮廷用玉的首選,特別是乾隆皇帝的喜玉、愛玉起了推波助瀾作用。南陽玉一直是民間用玉的主流,到清中期,獨山一帶“玉雕之鄉”已初步形成,鎮平石佛寺的民辦玉雕作坊達100多家。

因此,“絲綢之路”開通之後,南陽玉的“民玉”身份凸顯,為挖掘提高傳統的琢玉技術,培養、儲備高超的玉雕人才,擴大用玉範圍,弘揚、傳播玉文化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縱觀南陽玉的發展軌跡,經曆了神玉——王玉——民玉的三大階段,雖然每個曆史時期的開采規模、琢玉技術不同,但是南陽玉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是玉文化得以發揚光大的中流砥柱,並且必將在未來的玉文化發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南陽玉的簡介

南陽玉是中國的四大名玉之一。南陽玉的礦區地處河南南陽市北郊的“獨山”,又稱“南陽玉”。獨玉為斜長石類玉石,質地細膩有油脂或玻璃光澤,拋光性能好,透明及三種以上的色調組成多色玉,顏色豔,硬度大於6.5。品種主要有:白玉,綠玉、綠白玉、紫玉、黃玉、芙蓉紅玉、墨玉及雜色玉等。獨玉開采曆史悠久,陝西神木石茆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玉斧及現陳列於北京市北海公園團城內的元代“瀆山大玉海”都是獨玉琢成的。獨玉的開采在漢代已有相當的規模,至今南陽獨山還有一千多個古代采玉的礦坑,可見獨玉的開采曆史悠久,規模之盛,品類之豐。

南陽玉產於河南南陽的獨山,也稱“獨山玉”或“河南玉”,也有簡稱為“獨玉”的。

早在6000年以前,古人已開采南陽玉,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南陽玉的製品。西漢時曾稱獨山為“玉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