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東方綠寶——綠鬆石(3 / 3)

1.一級品

一級品包括以下三種不同結構的綠鬆石

(1)最上等的綠鬆石呈強~中等的藍色,顏色柔和而均勻

,沒有暗色或淺藍色斑點,沒有鐵線,強光澤和半透明使綠鬆石表麵有玻璃感。綠鬆石孔隙度小,相對密度較大。這個等級很少見,常見於波斯出產的鬆石,故商業上成為波斯級;

(2)顏色和質地勻為上等,但綠鬆石表麵有一種誘人的蜘蛛網花紋,這時鐵構成的象線一樣細的線條網格。這種綠鬆石常成為波斯蜘蛛網綠鬆石;

(3)顏色和質地勻為上等,但綠鬆石含有不同數量和形式的鐵線,鐵線的數量、顏色和分布使鐵線綠鬆石的等級變化很大,而其吸引人的程度是劃分等級的原則之一。這種類型成為波斯級鐵線綠鬆石。

2.二級品

二級品按其結構分為下列三種:

(1)這個等級是淺藍色,不如波斯級顏色鮮豔。透明度也比波斯級差,不透明或微透明,光澤不夠強,結構呈斑狀,帶有略淺或略暗的區域,多數沒有鐵線;

(2)顏色和質地同級,表麵有細的蜘蛛網;

(3)顏色和質地同級,含有不同數量和形式的鐵線。

二級品商業上稱為美洲級,美國鬆石和墨西哥鬆石等,這些名稱都不具有產地意義。

3.三級品呈現藍色或藍綠色,通常是從一級品中挑選下來的,它比美國鬆石致密,但顏色不討人喜歡,所以很少趨近二級品。貼線多的下等品銷路不大。商業上稱為埃及級。

4.四級品呈淺色或深色的黃綠色,鐵線更多,是劣等品,價值極小,商業上稱為阿富汗級。

國內綠鬆石的等級

根據顏色、光澤、質地和塊度,我國工藝美術界一般將綠鬆石劃分為三個等級:

(1)一級綠鬆石:呈鮮豔的天藍色,顏色純正、均勻,光澤強,半透明至微透明,表麵有玻璃感。質地致密、細膩、堅韌,無鐵線或其他缺陷,塊度大。

(2)二級綠鬆石:呈深藍、藍綠、翠綠色,光澤較強,微透明。質地堅韌,鐵線或其他缺陷很少,塊度中等。

(3)三級綠鬆石:呈淺藍或藍白,淺黃綠等色,光澤較差,質地比較僵硬,鐵線明顯,或白腦、筋、糠心等缺陷較多,塊度大小不等。

8.綠鬆石的鑒別

綠鬆石是一種古老的玉石,作為佩帶晶使用的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3世紀的波斯王國,同時期在亞洲盛行的佛教也把它當作重要的法器。在今天,我們見到的綠鬆石飾品,也大都以白銀鑲嵌,款式上還保留著中東的異域風情和藏傳佛教的神秘色彩。

世界上最著名的綠鬆石產地是伊朗。我國的綠鬆石主要出產於鄂、豫、陝交界處,以隕陽綠鬆礦最為著名。

綠鬆石的色調以藍綠色為主。高檔綠鬆石即首飾用綠鬆石要求具標準天藍色,顏色均勻。其次深藍色、藍綠色和淺灰藍色。

高檔綠鬆石要求有較高的密度和硬度,因為這些性質可以直接反映出綠鬆風化的程度,隨風化的加深,硬度和密度都會相應降低,顏色質量也會受到不利的影響。

綠鬆石內含黏土礦物和方解石等雜質,這些雜質多呈白色,玉器行裏稱為白腦,白腦發育的綠鬆石加工時易炸裂,質量明顯降低。

綠鬆石是惟一一種可以與圍岩共同研磨的玉石,當圍岩與綠鬆石構成的圖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時,產品將受到好評。

仿製品鑒別

1.三水鋁石:一種與綠鬆石共生的礦物,與綠鬆石的主要區別為

(1)它的顏色比較淺,很難達到天藍色:

(2)玻璃光澤,與綠鬆石的蠟狀及土狀光澤不同。

(3)脆性,極易崩落,而綠鬆石則韌性較大。

(4)硬度較低。

(5)具泥土臭味。

(6)密度低於綠鬆石。

2.矽孔雀石:是一種在外表上與綠鬆石極相似的礦物。主要區別為

(1)顏色鮮豔,透明度較高。

(2)折射率較低。

(3)密度和硬度相對較低。

3.藍綠色玻璃:主要區別是其具有的玻璃光澤、貝殼狀斷口,以及內部可能見到的氣泡和旋渦紋。

4.再造綠鬆石:是由一些綠鬆石微粒、藍色粉末材料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壓結而成。這種材料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麵進行鑒定

(1)結構:外表像瓷器,有明顯的粒狀結構。

(2)酸實驗:因含銅化合物而呈藍色,銅鹽能在鹽酸中溶解。將酸滴於表麵,用白棉球擦拭,將掉色。

優化處理綠鬆石的鑒別

1.染色:將綠鬆石成品置於無機或有機染料中,使其改色。通過以下幾方麵鑒定

(1)顏色過於均勻,不自然。

(2)顏色深度很淺,表皮剝落及凹坑處可見淺色的核。

(3)用蘸氨水的棉球擦拭,可掉色。

2.注膠:注人無機鹽膠體或塑料以提高綠鬆石的穩定性。

(1)密度和硬度較低。

(2)熱針實驗:用熱針接觸一些裂隙或凹坑,可聞到塑料融化時的刺鼻氣味。

綠鬆石自古以來就是中外人士喜愛的玉石品種,至今仍是高檔玉料。因而其人工處理品及仿冒品都較多,也有合成品。綠鬆石的特點是明快的天藍色或藍綠色,玉石中常有小的不規則的白色脈紋和斑塊,也常見褐色的脈紋和斑塊。而某些綠鬆石最典型的標誌卻是其結構特征,那就是放大觀察會發現它是由淺色背景下的微小圓形藍色斑點所組成,但通常肉眼難以看見。此外綠鬆石孔隙含量高,質地疏鬆些的綠鬆石用舌頭舔一下,會有被吸附的感覺。

人工處理綠鬆石的鑒別

綠鬆石的人工處理品種常見有兩種,一種是灌注綠鬆石,一種是染色綠鬆石。

灌注綠鬆石:是指通過給綠鬆石注油、注塑或注蠟等方法,美化和改善綠鬆石的外觀,使其價值增高。注油、注蠟的綠鬆石,用熱針觸探其不顯眼處,用放大鏡觀察會發現析出的小油珠,但這種測試一定要動作快,——般不能超過3秒鍾,因為綠鬆石怕熱,時間一長會使觸探部位褪色。注塑品同樣可用熱針觸探,可聞到塑料的特有的刺鼻氣味;此外,綠鬆石豐富的孔隙被很輕的塑料充填,其密度自然降低(2.0~2.4),從而手掂感也比天然綠鬆石(2.6~2.9)輕許多。

染色綠鬆石:是將顏色較淺或偏色的綠鬆石用染劑染成天藍色的綠鬆石。綠鬆石的質地非常細膩,其礦物顆粒很小,因而肉眼無法觀察顏色的分布。氨水是常見的化學試劑,若在綠鬆石玉器的底部或不顯眼處滴微量氨,則用苯胺染料染色的綠鬆石會發生褪色或被漂白,而天然綠鬆石則不會有此現象。若做這種測試,——定要事先征得店主同意,若店主願意證明玉器是天然顏色的玉料,則不會拒絕這種測試。

綠鬆石仿冒品的鑒別

綠鬆石的仿冒品很多,但常見的卻並不多。主要有矽孔雀石、染色玉髓以及玻璃。

玻璃和瓷仿製品,外觀看上去很像綠鬆石,但光澤較強,為玻璃光澤,不像綠鬆石的蠟狀光澤;此外隻要仔細觀察,總能發現其近表麵的氣泡;再就是斷口,若是玻璃,會是貝殼狀的斷口且具玻璃光澤,綠鬆石則是平坦斷口且光澤暗淡為蠟狀甚至土狀光澤,由此便可區分。

矽孔雀石的密度(2.0~2.4)比綠鬆石低(2.6~2.9),因而手掂感會較綠鬆石輕;此外,矽孔雀石多為玻璃光澤,綠鬆石通常光澤較弱為蠟狀光澤。當然最主要的在於其結構不同,但通常我們不易觀察到,這需要借助顯微鏡。

染色玉髓主要是指染成天藍色的碧石。在碧石中幾乎總能找到或在局部找到似瑪瑙的圈紋,隻要發現這種現象即能與綠鬆石鑒別。此外,染色碧石的玻璃光澤也可與綠鬆石的蠟狀光澤相區別。

合成綠鬆石的鑒別

合成綠鬆石則是用人工方法製成的綠鬆石,通常顏色純正而均一,少見雜質(即白色或褐色的脈紋或斑塊)。大塊天然綠鬆石製作的玉器或多或少總會有一些雜質存在,很難見到純淨如此的較大塊玉料。因而合成綠鬆石常用來製作首飾及小件工藝品等,與天然優質綠鬆石非常相像。通常需要在放大50倍的情況下觀察其結構,因為合成綠鬆石與天然綠鬆石的顯微結構是有區別的,合成綠鬆石在淺色基質中有角狀的藍色小顆粒。沒有顯微鏡,我們無法看到這一點。由此可知,憑肉眼和感覺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有時我們必須求助於專業人士。

9.綠鬆石的用途

綠鬆石是一種具有獨特蔚藍色、含有銅鋁磷酸鹽的礦物集合體,因其形似鬆球、色近鬆綠而得此名。綠鬆石資源分布極少,主要產於我國湖北鄖縣、鄖西、竹山一帶,多用作首飾加工或雕刻,以下對其加工技法作一些探討。

1.首飾用綠鬆石

剝皮采用玉雕機的壓杆磨去綠鬆石原料的黑色外皮或圍岩(即碳矽質板岩,其硬度為7),對帶基岩的星點狀綠鬆石則不需剝皮。

切割綠鬆石由於具有多孔結構、吸水性強,所以細磨料和某些有機溶劑如油脂、染料等容易滲入其中。因此,切割前應先將材料浸泡於溫水中24小時,隨後用金剛石修理鋸片將其鋸成厚片,盡量避免使用傳統的冷卻劑,否則綠鬆石在切割過程中很容易裂開,故常在其背麵的薄金屬墊片上塗上一層環氧樹脂加以保護。還可用多刀切割機將不成形的小塊綠鬆石材料切成規則的片料,提高利用率。

預型將切割好的綠鬆石在玉雕機或預型機上完成圈形及預型。對小顆粒者無需切磨,直接倒棱和粗磨。造型最好用濕磨法。

打磨由於綠鬆石的硬度小,可采用180和400碳化矽或石英質水磨砂紙或研磨輪進行研磨,也可用1000~2000細砂紙細磨。對大塊者可直接用手拿著打磨,而對小塊者則應上杆。打磨圓形珠時,最好采用硬木或塑料窩珠盤逐個加工,窩珠的時間不宜太長,20~30分鍾即可,以便減少材料的損耗。

上杆粘杆多為竹杆,采用低熔點的膠(鬆香與蟲膠共同熬製,酒精燈烤熔化)粘以及用502膠或AB膠冷粘。

打孔對綠鬆石串珠或小掛件可采用超聲波打孔機打孔,從兩頭推進緩慢貫穿;對高品級綠鬆石最好采用激光打孔,從其兩端同時鑽進,孔道筆直,孔口光滑無硼口。若材料為珠型或圓珠型,孔道需穿過其中心,無偏離。

拋光對硬度較高的綠鬆石,通常采用塗有氧化鈰粉或氧化錫粉或紅寶石粉的皮革盤進行拋光;對硬度較低的則用塗有氧化錫粉的軟氈盤或采用濕瑪瑙粉和剛玉粉在羊毛氈、牛羊皮盤及毛呢盤上進行拋光,效果比較令人滿意,還可直接在待拋光的綠鬆石上進行;對質地較疏鬆的綠鬆石需預先浸進蠟(有樹蟲分泌的蠟裝液製成)或高壓灌膠(即環氧樹脂),再放入振動拋光機中2~3小時。該拋光材料為瑪瑙粉、小型竹塊或小塊橄欖皮、粒狀固體蠟以及液體蠟(植物油或橄欖油)。在拋光過程中,低速慢拋,並時時添加拋光劑與水的懸浮液,降低溫度,防止綠鬆石變成褐黃色或黑褐色。在拋光結束前,可適當將綠鬆石略加幹拋,提高其光澤度,但應掌握好幹拋的時間。

2.雕刻用綠鬆石

繪圖根據材料的性質用細毛筆蘸墨汁在石料上設計圖案,然後進行雕刻。傳統上多采用挖髒去綹的手法,現代多以俏雕為主,采用玉雕機或手工完成。將濕瑪瑙粉或剛玉粉直接塗在待拋光的雕件上或粗布、布條上進行手工拋光。拋光完後,需要對綠鬆石進行過蠟處理。其方法是將材料多次短時間地浸入液體狀川蠟中,每次不超過10秒,否則會因溫度過高而變色;浸蠟次數以材料不起泡為止,且一般“瓷鬆”浸蠟的次數比“硬鬆”或“麵鬆”的略少。過蠟時,可用細布條擦拭,或用木質或竹質工具如牙簽除去多餘的蠟。

清洗綠鬆石的化學成分為一種含水銅鋁磷酸鹽,常含有吸附水,對熱敏感,遇熱會失去吸附水而變成褐色,或爆裂成碎片;遇酸會緩慢溶解。因此,綠鬆石在琢磨、修理過程中應避免受熱,加工後不能用酸清洗,可用清水或中性肥皂水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