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以威廉主教的為人處事方式和自以為是、狂妄自大又愚蠢,很多在“左右相之爭”中原本支持大主教的“左相派”世俗貴族會被他搞得最終保持中立或者轉而支持右相。當然,號稱“小狐狸”的國王陛下必定會不會放棄做些暗中動作。
三是從前被國王陛下和紀堯姆大主教聯合打壓的世家貴族,可能會趁教權與王權相爭的有利時機想辦法奪回曾經屬於他們的權勢,以圖東山再起。這是伊夫林的猜測,李斯特對上層大貴族的了解很少,隻有他知道上層貴族對權勢的極度渴望和他們手中龐大的實力。
四是如果米勒伯爵在國王與主教、世家貴族的鬥爭中不能緊跟國王的步伐竭盡全力協助他控製局勢,那麼即便他們是國王的忠誠仆人,最終也會被國王棄之如敝履,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相反,如果他能夠領會國王意圖,在這場勢力洗牌中脫穎而出,那麼米勒的權勢將會更大。可惜的是,就目前來看,他似乎並沒有這方麵的覺悟。
“大人,我估計以米勒伯爵的能力,很難應付這場權力爭鬥。為今之計,您應該立即趕到王都,把當前的嚴峻形勢告訴他,讓他及早做好準備。”早年跟米勒伯爵有過交往,對他的能力很了解的伊夫林向李斯特建議。
“嗯,我明天就出發。這樣的大事必須盡早想出對策。”李斯特立即采納了伊夫林的建議,又轉念一想,覺得有他的幫助,把握會更大些,就對他說:“夏爾先生,如果你能和我一起回去的話,勝算會更大,以我的能力,應付這樣的大事有些困難。”
“大人,您也知道,我是不能隨意返回巴黎的。請您相信自己的能力,隻要您遇事多想想,一定能想到好的對策。”
第二天,李斯特帶著霍華德和兩名小侍從,收拾行裝向巴黎進發。青龍軍派出5名榮譽騎士和他們的侍從,一路保護領主的安全。領地的軍備事務交給伊夫林、奧尼爾和基德共同負責,內政事務交給兩名民政官共同負責。
一路上,一行十幾人風餐露宿,快馬加鞭向巴黎進發。除了戰馬外,每人帶著兩批馱馬輪流換乘,除了休息和吃飯,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馬背上顛簸,讓李斯特感覺非常辛苦。
第六天的下午,灰頭土臉的一行人終於趕到巴黎城外。當巍峨聳立的青石城牆漸漸出現在眼前時,李斯特終於籲了口氣,勒住馬韁繩,活動活動快被顛散架的身體。
此番重返王都的李斯特,軍事經驗已經比以前豐富了不少,在通過城門時不用別人提醒,自然而然地就留意起巴黎的防衛情況。
巴黎作為王都,防禦自然十分完善,內外兩城都有高高的城牆保護著,外城更是有三道城牆,由元帥亨利伯爵率領的禁衛軍駐守,東西南北四座城門附近都修建有禁衛軍的營地,每個軍營裏都駐紮著近千名禁衛軍,外牆附近的防禦塔、箭樓高高聳立,牢牢地拱衛著外城。
進入城門後就是繁華的外城區,商業區、手工業區、居民區、工匠區、集市等按照功能不同坐落在不同地方。塞納河兩岸建有貿易行和倉庫,不少商船和民船在河上遊弋。巴黎大教堂及附近的教會建築規模巨大,從很遠就能看到。
內城的外圍建築都是貴族和官員的住宅,裏麵是被圍牆團團圍繞著的王宮,這裏是王國的權力中心,防禦設施齊全,高大堅固的塔樓就有幾十座。
內城的兩座城門是由羅德曼男爵率領的王宮侍衛把守。王宮侍衛都是對國王陛下忠心耿耿的騎士,人數隻有500多人,但是經過十幾年的訓練、戰鬥力很強,很多人曾經多次跟隨國王參加戰鬥,作戰經驗豐富,絕對能夠保衛王室、貴族和官員的安全。
因為曾經在侍衛處任職,與很多侍衛相熟,李斯特沒費多大周折就進入內城。進入城門後,李斯特顧不得跟原先的熟人打招呼,立即到米勒伯爵的府邸求見他。
米勒伯爵對李斯特的突然造訪感到有些意外,不過很快就熱情地歡迎他,把他讓到了裝飾華麗的客廳裏。
“李斯特,你怎麼回到了王都,是什麼時候到的。唔,抱歉抱歉,現在應該稱你為男爵大人了。哈哈哈哈。”
看到米勒輕鬆的神態,李斯特不僅有些氣悶——看他一副悠閑地樣子,似乎一點都沒有意識到即將麵臨的政治風暴。
情勢緊急,李斯特沒有心情跟他閑聊,開門見山的說道:“伯爵大人,我有些事關重大的話想跟您說,能不能找個安全的地方。”
“哦,事關重大?那你跟我來吧!”看到一向拘謹淡定的李斯特如此緊張,米勒伯爵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不過很快就帶著李斯特來到一間隱蔽的書房。
“伯爵大人,請聽我說,紀堯姆大主教去世後,王都的局勢將會十分危險……”在書房裏,李斯特仔細的把他和伊夫林的局勢的分析講給米勒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