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州大營。前線來報。“敵寇楊師厚自河中出兵,領七千槍騎兵殺到!”夏魯奇嗤之一笑:“本將大刀一出,百人不敵。周德威為大唐第一劍,李存審為大唐第一槍。孟知祥、郭崇韜兄弟驍勇善戰。又有嗣源大哥坐鎮。我方猛將如雲,那楊賊自來找死!”
孟知祥、郭崇韜讚同夏魯奇的看法。孟知祥笑道:“潞州有鴉軍雄兵七萬,皆為騎兵。楊師厚雖為朱溫帳下第一名將。我百戰之兵還怕他區區七千人不成?”
李嗣源、周德威、李存審三人沉默不語,眉頭緊皺。李存審歎了口氣,無奈道:“知祥兄,你可聽聞幾日前楊師厚從朱溫手中奪得魏博節度使之位。魏博牙兵,甲於天下。我方鴉軍精騎算那盤菜?我們還是暫避其鋒芒吧。”
李嗣源搖頭道:“不可!若是躲開,我軍心大失。士氣不振,我沙陀李氏必為朱溫所滅。我橫衝部當於楊師厚死戰。”大哥拍板,餘下五將敢不從命?
隻見遠方碩大的旌旗上繡著一個威猛無比的“楊”字,七千雄俊兵勢連天。銀槍刺天反射著明亮的殺機。步兵騎兵結合前進。馬蹄震天。步伐嚴密雄闊。有橫掃昆侖之勢。七萬鴉軍皆破膽。魏博牙兵源於安史舊部,驕縱百餘年,兵強於將帥,從不聽從朝廷調遣。強者隻服從絕對的強者。如此百年萬戰之兵,舉天下而不敵魏博。魏博軍校振臂一呼,王朝覆滅更迭易如反掌。耶律阿保機契丹鐵騎幾次南下征討中原,不敵沙陀李氏的鴉軍。鴉軍精騎又以李嗣源的橫衝部為最。橫衝部一萬驍騎對上七千魏博牙兵,周德威領三萬精騎左翼包抄魏博牙兵,李存審令三萬右翼包抄。魏博牙兵三麵受敵。哪一方能夠最終獲勝呢?
上官去疾拉我遠離兵禍,隔岸觀火。
“諸葛兄弟,你我皆為武林中人。不懂軍事。今日之事你我不便插手。他日我們再拜訪李嗣源將軍。”上官去疾說道。
“不。此番揚名立萬之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我自信一身勇武,自當過去衝殺一番。不過如今中原混戰,不知哪一方占理?上官兄,你覺得呢?”我說道。
上官去疾沉思不語。
隻見魏博牙兵分兵為三,力敵鴉軍。魏博牙兵受傷而不退,凶狠殘酷,完全就像沒有痛覺。五人為一小陣,步兵騎兵配合,長槍直搗,馬刀橫掃。熟練地收割著鴉軍的生命。鴉軍以七萬應戰,被斬殺兩萬,潰逃一萬。鴉軍兩翼包抄不成,向中軍合攏,再成以多敵少之勢。合兵一處,突然魏博牙兵全軍突襲。以極強的爆發力結束戰鬥。李嗣源帶領五將率三十騎兵突圍。其餘四萬左右騎兵受俘。楊師厚將奪得良馬四萬匹,將四萬健兒盡數斬殺。魏博牙兵僅僅傷亡百餘人,多為夏魯奇百斬刀法所傷。
楊師厚命令張存敬道:“沙陀大將都在此地。機不可失。張將軍你帶兩百人追襲李嗣源,功成之後。本帥記你頭功。”張存敬稱諾。兩百魏博牙兵呼嘯而至,快馬追上李嗣源等人。我改變不了戰局,但還是縱馬前來替李嗣源擋下了張存敬。
“李將軍。在下鬥奧宗諸葛諒。朱溫無道,我替你擋下追兵。你們速速離去。”我說道。
李嗣源一拜:“多謝壯士救命之恩。他日你來太原找李某。李某將全力報恩。兄弟們,我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