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珂向來不會撒謊,欲待說出真相,自己已經對王公子發下誓言了,不能夠泄露秘密;若要不說,又不忍心欺騙自己的結拜兄弟。因此,他感到左右為難。
所幸蘇旭倒也不再追問,道:“大哥以後不可以隨便跟蹤別人,萬一發生了危險那就不好了。畢竟我們還要尋找天狼門救出伯父呢。”
方珂這才放下心來,心中禁不住想道蘇旭作為兄弟真是太善解人意、太理解自己了。有這樣一位兄弟,自己真是太幸福了!
蘇旭見方珂內傷未愈,於是建議道:“大哥,你傷勢未好,我們不便登山,不如乘舟順江東下,既可觀賞兩岸風光,又對大哥養傷有益。大哥以為如何?”
方珂自是讚成,但這樣一來,隻是巫山景色卻不能夠欣賞了,自己的傷勢連累了蘇旭,未免感到有些遺憾。
蘇旭看出了他的心思,勸慰道:“小弟早來了幾日,多少已領略了一些風光。他日有暇,我們不妨再來重遊就是。大哥不必介懷。”
於是二人到渡口雇了一艘小型木船,就順水東行。木船雖小,但是上麵設施齊全,應有盡有。一溜三個船艙,一作貨倉裝著日用雜物,其餘兩間用來起居,倒也顯得很是方便。
小船穿過巫峽進入西陵峽。西陵峽因其位置在夷陵之西,故得名。它素以灘多水急著稱,峽中礁石林立、波濤洶湧,流水如沸,端的是驚險萬狀。唐代楊炯曾有“絕壁聳萬仞,長波射千裏”之句,形象的描寫出了西陵峽之險。
方珂與蘇旭二人坐在船頭,但見兩岸連山,峰高壁陡,山上鬆柏森森遮天蔽日,耳邊猿聲不斷、鳥鳴鶴唳,深秋況味頗為濃厚。
由於是順水而行,扯起風帆,小船破浪飛馳,使人不禁有乘奔禦風之感。雖然一路險灘暗礁不斷,但船家水上功夫極好,操舟技術超絕,是以顯得輕鬆自如、有驚無險。方蘇二人忍不住齊聲喝彩,對船家深為佩服。
這條小船由祖孫二人駕駛,自稱姓殷。老者年約六旬,身體瘦而結實,由於長年在水上行舟的緣故臉色呈古銅色,麵容清矍,雙目閃著精光,一部花白胡須——顯然是經曆過江湖風浪之人。他在船頭把握方向,手中握著一根竹篙,看看前麵出現險灘就將竹篙隨便一探一撥,那船就忽然間貼著險處輕飄飄躲開了。隻這一手,便足以讓人佩服。
年少者二十多歲,長得虎背熊腰,麵相憨厚。他站在船尾手拿篙杆輔助祖父穩定船體。他輕易也不開口說話,說話時也隻是很少的幾個字而已。
殷老者見兩位公子哥兒誇獎自己的船技,心中自是得意,忍不住道:“老朽吃了一輩子的水上飯,這些其實都是小菜一碟。不是小老兒自誇,在這三峽上下千裏,不敢說自己的技術有多高明,但至少能夠占前三位。前些年,有很多人曾經請我加入幫會組織,老朽都沒有答應,若是當年參加了,現在說不定也能混出個人樣來了。”
蘇旭“哦”了一聲,問道:“那老伯可否告訴我們,除了您老人家外,前三名的另兩位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