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旭聽了,沉吟一下道:“大哥是至誠君子,在與人交手時不會先行出手,做到先發製人,未免就會吃虧。這也是大哥經驗不足所致,畢竟對敵時不再是大哥與伯父以前對練,對敵講的是克敵製勝,不擇手段。”
方珂點頭稱是。心中暗道:“這句話與王公子的話是一樣的,看來自己在江湖中行走的確是缺少經驗啊。”同時想道:“將來有機會一定會再與王公子比試一番,相信自己一定不會再輸給他的。”經此一戰,雖然受傷,但也從中悟到了一些臨戰的經驗。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江上的濃霧才逐漸變淡,最後終於隨風而逝。一輪紅日照耀在秋江上,使江水顯得很是清亮。直到這時,江上才逐漸恢複了生機與活力,數十條大小不一的船隻楊帆向東駛去,都是快捷無比。其中也有逆流西行的船隻,雖也不慢,但明顯比順流吃力,船夫便顯得不是那麼輕鬆了。
殷老者與孫子早已醒來,正在生火做飯,嫋嫋炊煙升起,飯菜的清香也隨之傳來。
方珂向蘇旭道:“此情此景真是令人感到舒適,讓人羨慕。雖然清苦一些,卻也是其樂融融啊。”
蘇旭深有同感,道:“是啊,雖無大富貴,但這份樂趣,這份愜意卻是別人無法體會到的。”
吃過飯後,殷老者與孫子升起風帆,小船又開始了征程。如此日行夜宿,一連數日方才走出西陵峽,到達了夷陵。
夷陵又稱彝陵,位於長江北岸、三峽東口,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它上控巴蜀、下扼荊襄,號稱川鄂咽喉、西南門戶,交通、軍事地位十分重要,素有“三峽門戶”之稱,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著名的夷陵之戰就發生在此處。
方珂與蘇旭對這一曆史典故非常熟悉。想當年,劉備為替結義兄弟關羽報仇,大起西蜀之兵進攻東吳。由於劉備輕敵,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多裏,蜀漢戰敗,劉備去世,使得西蜀元氣大傷,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國家。
如今往事已過近千年,夷陵依然存在,並且在繼續發展著,使人們禁不住麵對現實,憑吊曆史,千古興亡之感湧上心頭。
離夷陵的渡口很遠,便看見江中之船明顯增多,客船、貨船,船來船往、絡繹不絕。
往岸上看,更是人多如織,熙熙攘攘,三教九流無所不包。雖然離得很遠,但是人生鼎沸,喧嘩聲已可聽到。
不用進城,單看渡口的景象便知夷陵肯定是一派繁榮。
蘇旭眼尖,道:“大哥,快看,很多船上都插著‘蛟龍’二字的旗子呢。”
果然,有一些船的桅杆上麵都插著一麵旗子,紅底黑字,格外醒目。一陣風吹來,那旗子隨風獵獵飄揚著,顯得很有氣派。
旁邊的殷老者接口道:“二位公子有所不知,夷陵可是蛟龍幫的大本營,蛟龍幫的總壇便在這兒呢。那些就是蛟龍幫的船隻。”
方珂與蘇旭都禁不住想道:蛟龍幫果然氣勢不小,看來它在這條江上真的像殷老者所說的那樣是舉足輕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