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少年高琰(2 / 2)

老大紀春對方珂與蘇旭道:“我等感謝少俠相助,容他日相見再報答二位。”於是四人告辭走出了酒店。

高琰與方蘇二人重新見禮,各人介紹了自己一番。方蘇二人得知高琰來自江陵,今年十七歲了。

席間,方珂與蘇旭談及長江四俠,對他們的俠義行為很是敬佩。

豈料高琰卻笑道:“若講俠義,小弟不敢苟同二位兄長。譬如長江四俠,自己本身功夫很一般,卻無自知之明,不但妄稱什麼四俠,而且還不知好歹,要為蛟龍幫送命。這樣的俠義有什麼實際意義?隻不過白白的搭上自己的性命罷了。”

蘇旭道:“難道說像車中水這樣見利忘義、助紂為虐就是應該的嗎?”

高琰道:“蘇兄錯了。誰說車中水是見利忘義了?他隻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而尋找一個靠山而已。助紂為虐就更無從談起了,蛟龍幫與神龍幫爭奪地盤,自是為了自己幫中的利益。又有什麼誰對誰錯了?難道說他幫助蛟龍幫打神龍幫就是應該的,而幫助神龍幫打蛟龍幫就是逆天行事了嗎?”

方蘇二人聽了高琰的一番高論,雖然覺得有些不妥,但是卻又覺得他說的非常有道理,江湖爭鬥,誰對誰錯,隻怕有時真的是很難分辨的清的。

方珂不想與他做過多的爭論,便問起高琰來夷陵的目的。

高琰答道:“小弟今番從江陵來到夷陵,主要的當然是想遊覽古城,憑吊古人。想當年,蜀漢劉備盡起西蜀大軍,在夷陵同東吳陸遜相抗衡,卻被陸遜利用火攻火燒連營八百多裏,落得個大敗。不但如此,劉備此行最後連成都都沒有回去,隻好在白帝城托孤,最後可害苦了諸葛武侯,落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方珂道:“這段史實倒是聽說過。劉備一怒兵發東吳,可以說是他的一個致命錯誤。若不是夷陵一戰的大敗損失太過慘重,西蜀也不會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國家了。然而,他為了桃園結義的兄弟而做此事,似乎又有值得同情的地方。畢竟,兄弟如同手足,感情深厚,似乎也是有情可原的。”

高琰對他的話很感興趣,對他的見解似乎認為很獨到。不由頻頻點頭。

蘇旭卻道:“劉備兵伐東吳,隻圖一時痛快,並不從國家實際出發,其實是很不明智的。誰都看得明白,當時的形勢隻有西蜀同東吳聯盟共同對付曹魏才是上策。”

高琰道:“蘇兄之言很有道理,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以國事為重,很好,很好。沒想到在下今日偶然間結識了兩位英才,當真是幸事。二位可否聽在下一句話呢?”

二人問道:“高兄弟有話盡管說來聽聽。”

高琰道:“自從王安石新法以來,新舊黨爭愈演愈烈,新法舊法對百姓來說不但都沒有減輕他們的負擔,而且在有些方麵還增加了他們的負擔。因此,方今天下已是危機重重,暗流湧動。二位兄長如果想要建功立業,現在正是時候。”

方珂道:“還請高兄弟明示。”

高琰道:“此時天下看似平靜,實則各地英雄豪傑正在暗中積聚力量,以圖有一天能夠有所作為。二位兄長憑你們的身手,若是投靠其中廣有實力者,不愁不能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蘇旭忍不住問道:“高兄弟的意思是有人圖謀不軌、意圖謀反作亂了?”

高琰笑道:“這些隻是在下根據天下情形做出的不成熟的判斷而已。趙宋積貧積弱,積重難返,隻怕日後必有大亂。亂世出英雄,二位兄長可要好好把握住機會啊。”

方珂驚訝的望著他,簡直不敢相信高琰竟會在光天化日之下說出這些在當時人們看來很是大逆不道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