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戰20個晝夜,完成總長近8公裏的綠色鍍鋅鍍塑鐵絲網封閉隔離圍築工程--保稅區等於是一個有“國境線”的小特區,必須封閉起來。
與此同時,萬噸級水廠、220千伏和110千伏變電所、3.7公裏長的十字中心路和周邊通道等“五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全麵展開;
為保稅區配套的化工、散件、集裝箱、旅遊觀光等碼頭相繼規劃建設……
那些日子裏,張家港區的長江岸頭,紅旗獵獵,戰歌嘹亮,讓人仿佛又回到了熱火朝天的“大躍進”年代,然而這一次不是1958年時的那種頭腦發熱的狂熱發展的虛誇發展潮,而是張家港人在十分清醒的正確路線指引下的偉大進軍。
這年10月16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張家港保稅區成立,國務院特區辦主任胡平視察後興奮地說:“張家港保稅區是全國運轉最快、最好的保稅區之一”。
水轉沙塗又一灣,迎船孤塔出煙嵐。
長江一道橫風起,兩岸爭飛上下帆。
(釋惟則《曉行吳淞江》)
保稅區的建設,使張家港的港口真正成為了拉動經濟的一個平台。它像一個美麗的鳥巢,迅速引來無數鳳凰入巢。北京、南京、深圳、廈門、香港、新加坡、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保稅區招商引資團從神州走向五大洲,新聞發布會、經貿洽談會……好戲連台。
張家港成了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中國大陸的一個投資熱點。香港嘉銀公司、南聯集團、亞洲彙泰集團、美國通用電器公司、恒遠國際貿易公司等等來自香港、台灣、美國、澳門、泰國的2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大企業、大公司紛至遝來。他們相繼在張家港港區興辦碼頭,修建糧油加工、倉儲運輸、國際貿易、出口加工、房地產等項目。而中國自己的中央企業、全國10多個省市特別是長江中上遊地區的大企業也紛紛來到張家港保稅區尋求發展。
9個月時間,投資6億多元,建一個保稅區。用同樣的勁頭,一年多時間,投資3個億,建成一條70米寬、6車道、33公裏長的張楊公路和45公裏長的沿江公路,這都是秦振華在鄧小平南巡講話鼓舞下,在上任一兩年內幹成的事。
原來被昆山和吳江都占盡外貿優勢的風景,現在張家港緊隨而上,居然在短短時間內獨領風騷。外資企業的數量和投資額迅速躍上蘇州市各縣市之前列。秦振華的這一張牌讓其他蘇州老鄉們望塵莫及。
“老秦,你得給我弄點飯來吃啊!”與張家港近鄰的常熟人緊隨其後也大搞“港口興市”,然而二十多年過去了,始終沒能趕上張家港的港區經濟的迅速發展與規模。當年從秦振華手下到常熟任一把手的江浩見了秦振華,總會向老領導說這麼一句話。
秦振華憨厚地笑笑:“你常熟有其他實力,我們要向你們學習。”
這個精明到極點的“老狐狸”肯定不會輕易將肉給別人吃的,他心中隻是想著如何把張家港建設成全蘇州乃至全國的著名港區,並且真正做出“以港興市”的大業來。年底,江蘇省老領導、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衝、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偉長應邀來到秦振華那裏,二老參觀完氣勢磅礴的港口和嶄新的保稅區後,對秦振華說:“這回你們張家港真的有港了,像那麼回事。”
秦振華聽後咧著大嘴笑得合不攏。
後來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主任袁木來了,秦振華十分看重這位大理論家對張家港的評價。秦振華自知工作中罵罵咧咧得罪過不少人,便先在大理論家麵前檢討:“我這個人平時罵人罵得凶,有人說我是‘秦始皇’。”
袁木說:“不罵是長不大的,一個城市的發展就跟一個人成長一樣,不罵也是長不大的。”
秦振華聽了此話,大喜,從此把袁木稱為知己。
秦振華之所以格外看重上麵的權威人士對自己的肯定和客觀評價,是因為他“秦振華之路”也非一路平坦,恰恰相反,是充滿了坎坷與不平。
在秦振華上台的前兩三年裏,秦振華的做法也遇到了“上麵”的不少非難,因為有人反映他像“秦始皇”一樣厲害,見誰工作不賣勁會罵得你狗血噴頭。他不顧上麵一次次有關宏觀控製的指令,照舊不斷地擴充自己的基本建設投資,他甚至不顧與“上麵”爭項目,擾亂“上麵”的正常計劃安排。總之,他是個沒有章法的“野人”和“狂人”,還竟然有人在張家港大街上掛出“振華精神”一類的標語,不是突出個人崇拜嗎?秦振華這樣的人哪有一點市委書記的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