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道歉是化解誤解以至矛盾的良法(1 / 1)

常言道:“樹要皮,人要臉。”但在某些時候,人的臉是不能要的。比如,你侵犯了別人的切身利益而遭到對方責難時,不管你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你都應該及時坦誠地向人家解釋和道歉,而不能死要麵子讓雙方矛盾激化升級。假如一味地保持沉默,或者予以無理的狡辯甚至奮起而攻之,那肯定不會有什麼好的結局。共同生活在這個廣闊的社會舞台之上,難免會有產生摩擦的時刻。自己若不能善加處理,不將大事化小事小事化無事,不僅有可能給自己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還會不斷樹立生活的強大對手,從而使自己的人生常常處於四麵楚歌的不利境況之中。

大概是十多年前,我們那裏曾經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張某和李某兩家是隔壁鄰居,彼此關係比較密切,有大小事皆相互幫忙。一日,張某六歲的孩子小東在李某家門口玩耍,看見李某家的園子裏有一棵桃樹正結著兩個成熟的果子,便打算摘下來解饞。小東等李某全家出門幹活之後,便迫不及待地悄悄從自家的院子操了一根長長的竹竿,劈啪劈啪兩下子就將桃子打下來吃了。傍晚時分,李某一家幹活歸來,見門前有許多桃葉撒落在地上,隨即發現樹上的果子不翼而飛。李某暗裏猜測:平日裏沒誰知道樹上有桃子,肯定是被經常在自家門口玩耍的小東給摘吃了。他想到這裏,便暗中將小東叫來問話。不料他死活不認,還大哭大鬧起來。李某心裏尋思,兩顆桃子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應該將此事告訴張某,讓他教育小東下次千萬不能做這樣的壞事。想到這裏,便親自將小東交給了他的爸爸。沒想到張某生性爭強好勝,又見自己疼愛的兒子一把鼻涕一把淚,就狠狠地指責李某冤枉了自己的好孩子。李某一聽,不免心頭惱火,便與張某大吵起來,平日相親相愛的兩家人為這件小事鬧翻了臉。一氣之下,李某幹脆搬走,張李兩家從此不再往來。

另一幕相反的感人情景,則是發生在2001年6月的花溪橋頭。記得那天下午,我剛從花溪路邊的西西弗書店出來,感覺大腦有點疲倦,便想沿花溪公園的石道散步放鬆。剛剛走上花溪橋頭,突然聽見後麵傳來一個粗魯的聲音:“你瞎了啊!”我回頭一看,一位體形彪悍麵目凶惡的大漢圓睜雙目對著一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大聲怒吼,似乎要出手痛痛快快地給那年輕人一巴掌。我往那大漢的腳上一看,隻見他有一隻油光發亮的皮鞋已被踩得半邊灰黃。我正為年輕人捏一把汗,唯恐他惹惱這般凶神惡煞的人會吃不了兜著走。令人意外的是,那年輕人卻笑容可掬地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接著從身上掏出衛生紙輕輕地彎下腰去,仔細地將鞋子上的灰塵拭擦幹淨。那大漢見年輕人彬彬有禮,臉色立即和悅起來,隻說了一聲“沒什麼”就走了。見此情景,我懸起的心才平靜起來,並為年輕人化幹戈為玉帛的睿智激動不已。

道歉不是低頭認輸,而是一種高明的處事技巧,也是一種涵養極高的表現。它能夠解開心與心之間的死結,緩和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人們麵對自己的過失和他人的計較時,學會誠懇地說聲“對不起”,總比那種逞一時之強而致使雙方僵持不下的做法聰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