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胃病(1 / 3)

方一

主治:氣滯血瘀胃疼。

處方:元胡9克。五靈脂9克、廣木香9克。

用法:將上藥共軋細末;每服9克,溫開水送下。

療效:經治愈9例,服藥7~9天即愈。

方二

主治:消化不良(胸膈滿悶,不思飲食,腹脹不舒等)。

處方:桂皮60克、草豆蔻60克、於薑3:0克、薄荷腦0.5克。

製法:將上藥前3味先軋細末,加薄荷腦調勻即成。

用法:每次3克,一日3次。

療效:服藥後立感胸腹暢快,飲食增加,腹脹消失。

方三

主治:胃寒疼痛。

處方:五靈脂l5克、香附l5克、半夏6克,良薑l5克。

用法:水煎溫服,每日l劑。

療效:經治I6例,服藥2~3天即痊愈。

方四

主治:胃痛,消化不良。

處方:木香9克、良薑9克、佛手9克、內金l8克、肉桂9克、蓽撥3克、小蘇打140克。

製法:將前6味藥軋成細末,再和小蘇打混勻即成。

用法:成人每次服3克,日3次,小兒酌減,白開水送服。

療效:經治療百餘人均愈。

方五

主治:慢性胃炎。

處方、牡蠣殼、蒼術各90克。

製法:將牡蠣殼用火焙幹,研麵;將蒼術曬幹、研麵,混合攪勻即可。

用法:每天3次,每次服2克,飯後服。

療效:經治55例,治愈35例,好轉l4例,無效6側。

典型病例:薑XX,男,35歲。每於飯後半小時上腹部即開始疼痛,兼見上腹發脹、反酸暖氣、病已3年,近1年來加重。診斷為胃潰瘍。經服本方藥l周,上述症狀消失。

方六

主治;急性胃炎。

處方:良薑90克、香附l20克。

用法:共研為細末。成人每次3克,旱晚備l次,開白水送下。兒童服量酌減。

療效:經治31例,治愈20例,好轉7例黔無效熏例。

典型病例:嶽XX,男,3l歲。吃冷飯後上腹突然疼痛,陣發性發作,伴有惡心。服本方藥4劑治愈。

方七

主治:胃潰瘍。

處方:雞蛋黃。

用法:用3個雞蛋煮熟,去捧蛋白,取蛋黃放在容器內(如鉛盆)用文火燒,經過一定時間後,蛋黃中有油出現時,不斷攪拌,至蛋黃星焦黑色。將油去盡取出,待蛋黃涼後,1次內服一天l次,7天為l療程。

典型病例;申XX,男,36歲。患胃潰瘍多年,經常胃痛,胃出血,經醫院多次治療效果不好,後用此法而愈。

方八

主治:胃潰瘍。

處方:風眼草(臭椿樹子)500克。

製法:將鳳眼草曬幹、搓碎,扇去雜質,,炒焦軋細麵。

用法:每次服6克,每日3次,黃酒或白開水送服。

療效:經治71人,療效顯著。

方九

主治: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處方:生地炭(黃酒炒)9克、陳皮炭9克、瓦楞子9克、珍珠母9克,烏賊骨9克、白芍9克,香附9克。蘇葉9克,甘草2克。

製法:烏賊骨、瓦楞子微炒。將以土備藥共軋縟麵,混勻即成。

用法:胃潰瘍患者飯後服,十二捂腸潰瘍患者飯前服。每次3克,日服3次。

療效:服藥l~2天白覺症狀減輕,食欲增加、痛止。連服l0~l5天,一般患者即痊愈。

方十

主治:胃潰瘍。

處方:雞蛋皮60克、甘草l5克、乳香6克、沒葤6克。

用法:將以上各藥共軋細末,每服3克,一日8次,如痛甚可增加,以不痛為止。

療效:經治41例,一般服藥l~2天見效,7~9天即痊愈。

方解:雞蛋皮能治反胃和頭身諸瘡軟常,今移治胃潰瘍,乳香和沒藥能止痛;甘草能消慢性輕度炎症。所以此方療效較好。

腸炎

方一

主治:腸炎。

處方:灶心土(鄉下燒柴革)30克、香附l6克、蓉香3克、生薑2片、蔥頭2枚。

用法:水煎服,每E l劑。

療效:經治52例,服藥2~3天即愈。

典型病例:胡XX,男,21歲,發熱發冷、嘔吐、腹瀉,腹痛。服本方2劑痊愈。

方二

主治:急性腸炎。

處方:地榆j8克炒焦軋細末。

用法:每天3次,每服2克,白開水送下。

療效:經治6例,服藥l~2天痊愈。

尿道炎

處方:海金沙、一點紅各30克,車前草,白茅根、欖核蓮各l5克,黃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l劑。

痢疾

方一

主治:痢疾。

處方:白芍、當歸各9克、蘿卜子30克、枳殼(麵炒),檳榔車前予,甘草各9克。

用法:水煎服。

療效:經治療上百例,l劑痢止,2劑痊愈。

方解:此方妙處,全在重用歸芍。蓋水瀉忌當歸之滑,而痢疾則正喜其滑也。芍藥辛酸,以乎肝木,使木不敢再侵牌土。又有枳殼、檳橄消逐其濕熱之邪。又如車前子分利其水濕,而又不耗其真陰之水,所以功勝於茯苓也。尤其用蘿卜子、昧辣而能逐邪去濕,且又能達上下,消食利氣,使氣行於血分之中,助歸芍以生新血,而去蕩其敗汙也,少加甘草以和中,則無逼烈之患,此奏功特大。

方二

主治:痢疾二三日,微覺發熱、腹痛下墜,瀉下紅白,每天數十次。

處方:大蒜l~2頭,熱油條4~5個。

用法:趁熱就蒜吃之,每目2次。

療效:經治多人,一般吃l~2日次即愈。

反應:服藥後有人燒心,這是吃蒜的緣故,待一會就好,無妨害。

方三

主治:血痢,其症狀是腹痛有火。

處方:歸尾、白芍各30克,黃連9克,枳殼、木香、萊菔子各6寬。

用法:水煎服,每日l劑。

療效:經治46例,服藥l~2劑即痊愈。

方四

主治:寒痢,其症狀腹不痛是寒。

處方:白芍、當歸各9克,枳殼、檳榔、甘草、萊菔子各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l劑。

方五

主治:。紅白痢疾。

處方:大楊樹花須60克,紅、白糖各15克。

用法:水煎,去渣、加入紅、白糖攪勻,羚2次溫服。

療效:此方在農村流傳較廣,治療效果顯著。《中國藥學大詞典》記載:揚花醬寒無毒、清熱化濕止痢”。實踐應用楊花治痢疾效果滿意。

瀉泄

方一

主治:水瀉。

處方:.白術30克、車前子l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療效:兩年記錄治療6辱例,輕者l,劑,重者2劑均愈。

方解:此方補弩踺脾,利水去濕,治瀉效果顯著。

方二

主治:火瀉。症狀瀉下完穀不化,飲食下喉即出。

處方:熟地、白芍各90克,山萸、茯苓。甘草、車前子各30克,肉桂l克(後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療效:經治百餘人,療效顯著。

方解:此方補腎中之水而製灰;又用茯苓車前予利尿去火而瀉即止。

方三

主治:泄瀉吞酸。

處方:白芍l5克,柴胡、車前子各3克、茯苓9克,神曲,陳皮、甘草各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l裁。

療效:近三年來經治40多例,服藥2~3劑即痊愈。

方解:白芍以舒肝,上不魁胃,下不越脾彰及有獲苓和車前子,以分消水濕之氣,則水盡從小便搬,所以泄瀉翻吞酸皆消失,而病痊愈。

方四

主治:腹瀉肚脹,日液不止。

處方:益智仁60克(搗碎)。

用法:水煎濃汁溫服。

療效:經治l2例、服藥3~5劑即愈。

方解:益智仁辛溫無毒、有和中,調氣、健脾、止瀉之功。此症多寒邪犯胃,久瀉氣脫所致,故用之有效。

方五

主治:黎明瀉,弳年不愈。

處方:五味子60克,吳茱萸16克。

用法:共軋細末,每次服6克。每1日2~3次,米湯送下。

療效:用此方治療14例,一般服藥3~5天即愈。

典型病例:李XX,男62歲。黎明瀉3年,服用本方5天即愈。

大便秘結

方一

主治:大便不通。

處方:熟地、元參各90克、升麻9克,火麻仁3克、牛乳l碗。

用法;水、2碗煎前4味藥,去渣,剩1碗藥汁兌入牛乳,調勻服下。

療效:經治l5例,服藥l劑治愈l2例,其餘3例2剝痊愈。

方解:此方配伍重用熟地、元參,補腎清肺潤大腸,大便必通。

方二

主治:實症大便不通。

處方:大黃l5克、歸尾30克,升麻2克,蜂蜜60克。

用法:前3昧藥水煎,去渣,藥汁兌入蜂蜜調勻服,每日1劑。

療效:經治9例,服藥l~2劑即愈。

典型病例:李XX,男,42歲。大便3天不通,經服本方l劑,當天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