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財經大學 張曉燕 章璐婧 李 慰
這是一群特殊的被采訪對象,選取他們作為主角,是因為一個特殊的日子:10月1日。當新中國60華誕姍姍而來之際,當“國慶”一詞頻繁出現在各種場合之時,生於10月1日的他們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與他們交談你會發現,無論是弱冠的學生,而立的職工,不惑的教授,還是知天命的幹部,雖然每個人有著各自的不同的人生經曆、職業生涯,但正如水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芒一般,每個人的人生曆程同樣也鐫刻著新中國發展的腳印。原來“中國”不僅是一個名詞,不是一個稱呼,更是一股血液,流淌在每個中華兒女的身體裏、血管中。愛國之心,在10月1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裏被成百倍、成千倍地放大、被凸顯,而出生在這個令人自豪的日子裏,對於這些幸運者們,可以更大聲地說:“我,生於國慶這一天!我愛我的祖國!”
主角一:範偉民 男生於1952年10月1日 公共事務管理處處長
60年翻天覆地變遷 珍惜今日幸福生活
1/4塊肥皂VS 3台電視
我是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的一代,可以說是既幸運,又不幸。我們那時所經曆的事情是你們這一代年輕人所無法想象的。在我小的時候,物質極其匱乏,尤其是在經曆了“大躍進”、“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災害”、“文革”時期後,生活變得更艱苦了。那時候買東西都要憑票的,像糧票、油票、禽蛋票、糖票、肉票、肥皂票、布票……而且即使有票也不一定能買得到,每次去還要排很長的隊伍。每人一個月一般隻有幾兩肉,像肥皂的話,一個季度,很小的一塊,大約隻有現在一塊肥皂的1/4大小。
在那個生活必需物資都匱乏的年代,家用電器更是不可企及的東西。看著別人手裏拿個收音機招搖過市,都羨慕得不得了!可現在不同了,電視電話,誰家沒有?我母親家裏都有3台電視機,我們家也有3台電視機,不要了就送人或賣掉。
生活水平真是有了天壤之別的差距。
“禁書”VS網絡開放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思想解放的度也越來越大。我們那時候,文學作品非常貧乏,很多書是不能看,也找不到,比如《紅與黑》、《紅樓夢》那絕對就是禁書,屬於“封、資、修”的東西,是不允許看的;像《三國演義》、《水滸傳》,那都是聽聽的,根本就找不到書。我下鄉鍛煉的時候,好不容易找到了兩本小說——《青春之歌》和《林海雪原》,真是如獲至寶般得翻來覆去地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那時候,白天下地種田,晚上除了睡覺,沒有別的事消磨時間,有小說可以看,那就是幸福得不得了的事了。
不過現在就不一樣了,圖書文化市場空前繁榮,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小說傳記、短評雜論各種圖書應有盡有啊。此外,當今世界也是一個信息時代、互聯網時代,足不出戶,隻需打開電腦,點點鼠標,天下大事便盡收眼底了。
封閉、冒進VS走出圈子
“大躍進”時我還小,印象最深的是路上隨處可見的土窯子,用來煉鋼的。我爸爸還把家裏箱子上的鐵柄給撬了,說是拿去獻給國家煉鋼。那時候是口號是:要快速過渡到共產主義,趕英超美;實現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要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等等。現在覺得很可笑,但那時真的就是如此冒進,急於求成。
當時還有一張地圖,說是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們形成了包圍圈,所以要自己搞發展,閉關自守。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全國幾乎已經停產,還出現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國民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了。
終於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認識到了穩定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重要性,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要向其他國家學習,走出自己的圈子,開放自己,和全世界交流,我們才能發展得更快。我們用了30年的時間完成了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才完成的事。每次想到這些,我的同齡人們都是感觸萬千,深有體會。
陪著祖國走過了近60年的波瀾曲折,我有說不完的感慨,我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新中國成立以來到改革開放之前的這30年中,我過得很艱苦,但也豐富了人生經曆;改革開放之後的30年,我很珍惜眼前的幸福,努力地為祖國為學校添磚加瓦,希望能多做貢獻。
如今,新中國60華誕!生於國慶節的我,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裏,送上對祖國最深的祝福:我們國家現在的繁榮、穩定、和諧,來之不易。要珍惜這60年翻天覆地的變化給我們帶來的幸福生活,和諧是要靠大家一起來鞏固的。希望祖國的明天會更好!
主角二:胡國承 男 生於1957年10月1日 駕駛員技師
祖國越來越強大 日子越過越舒心
不讀書不幹活的時代過去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當時的我才讀小學三年級。那個時候提倡學工、學農、學軍,卻不提倡讀書。毛主席最新指示一發表,我們立刻就到馬路上遊行去了。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即使你有心認真讀書,都沒有這個條件。“文化大革命”真是一場浩劫,社會亂了、人心亂了,什麼都亂了。
混到高中畢業,要分配工作了。當時社會提倡支邊支工支農,就是家裏的孩子要分配到工廠、農村和邊疆去工作,想要分配到好的工作單位還是很困難的。家裏托關係找熟人,最後我去了杭州電機廠。在工廠裏大家都是吃大鍋飯,上班的時候磨洋工、混日子,專業技術上也沒學到真本領。在工廠裏,不管單位虧損還是盈利工資都是一樣發的,大家沒有工作積極性。在那個計劃經濟的時代吃不飽人,也餓不死你,但是到了最後大鍋飯還是吃不起了,企業沒有效益,養不活那麼多職工。
改革開放好,是因為它調動了每個人的積極性,大家能夠更主動地去工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單位也能夠更方便地獲得自己需要的人才,可以說是各取所需吧。
“大家”邁向富強“小家”奔進小康
都說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發展迅猛,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強,其實隻需要看看浙江經濟在全國的比重和地位,就能感覺到國家實力的提高。現在老百姓的收入跟以前比翻了不知多少倍,日子也越過越舒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