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水彩畫和150多個簽名的感動

浙江大學 彭鳳儀

11月7日,應邀參加浙江大學社團組織骨幹專題學習會。這是一次以校園文化與新聞宣傳為主題的學習會。有幸作為主講老師,與學生們進行了一次坦誠愉悅的交流。2個多小時交流完畢走下講台的瞬間,欣喜地收到一張由學生送上的水彩畫。赤橙黃綠,花團錦簇的底色,配上“文采飛揚”的題字,豔麗醒目,空靈高遠。這是講台下一位學生的創意之作,畫的背後是聽課的150多個學生滿滿當當的簽名。龍飛鳳舞間夾著工筆小楷,硬朗豪放中伴著俊秀飄逸,好一個千姿百態,萬般神韻。此時此刻,我被深深地感動,一種亦師亦友的心靈默契,彙成簡而又簡的心裏話“謝謝!謝謝!”

第二天,在校園網上看到了聽課學生的心語。“璞玉以琢,育人以成”,大家細說“品讀校園文化,感悟大學精神,洞察人生本真”。學生們喜歡親和而浪漫的學習會,更喜歡學習會上對來自學生們真實學習生活案例的評點。他們說,這裏透著關注關心,溢著親和親切。

他們從聆聽中記住了一位研究生題為《朝高處仰望,在低處行走》7000多字的學年小結,在《浙江大學報》加編者按整版刊發後,在校內引發的關於大學生做人做事做學問的熱評,他們感動於校黨委書記作出“很好”的閱讀批語。

他們從分析一位來自浙大學生三農協會的學生發表在校報的新作,《“京官”從哪裏來?——公務員某崗位招考零報名的啟示》一文中,悟到了“下得去才能上得來,心係祖國方有未來”的成才真諦。

他們在學習交流中籌劃浙大百家學生社團大型“文化尋根”活動,決心要將最近《人民日報》刊登的浙大這一所大學與貴州湄潭一座小縣城70年的“文化長征”持續走下去,常走常新。

作為一個宣傳工作者,總想提高宣傳工作的有效性,擴大宣傳工作的影響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2009年11月8日在慶祝第十個記者節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新聞宣傳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有感於我們浙大學生的創意傳播,一張五色斑斕的水彩畫和百多人一串的瀟灑簽名,讓我至今久久體會“親和的魅力”。

有說市場經濟社會角逐競爭,人情冷漠,師生關係疏遠,有識之士呼喚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回歸人生本真,創建和諧社會、和諧校園。中國的傳播學家近年來精心研究傳播生態,述及傳播策略,他們強調重視議程設置,主張抓主動、抓活動、抓聯動、抓互動,在一種親和的生態環境中,強化人的快樂生存,人的愉悅接受。

“親和”,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精髓和永恒瑰寶。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應著“春天的呼喚”,百年學府浙大堅守求是創新的大學精神,從改革新生開學典禮做起,五年來,一屆屆浙大新生感動於夜空中璀璨的煙火,驚喜於隨和的領導、景仰的名師、敬佩的學長同台吟誦青春的誓言。在一個多媒體雙向傳播的世紀,在一個互動造就奇跡的時代,人們期待感受親和,傳承親和,光大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