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墨洗的天,黑雲翻滾、秋風怒號的天!
雨,瓢潑的雨,銀河倒懸、漫卷乾坤的雨!
巍峨壯麗的安王府內,一個個的宮女打著青竹小傘,步履闌珊地在雨中奔走,裙子仿佛水洗過一樣。
安樂堂中,一位雞皮鶴發的老夫人正在虔誠地祈禱:“大慈大悲觀自在菩薩,保佑我火家母子平安吧!”
安王府正殿安國殿內,安王爺鬢角的白發似乎長長了很多,正在不安一邊踱著步子一邊嘟囔:“這都三天了,怎麼還沒有動靜?”。
一個丫嬛推門進來,匆匆一拂道:“稟王爺,崔婆婆(接生婆)說王妃快生了!”
“好!太好了!快去把那個禦賜的山參湯給王妃喝,快,快!”,安王爺不住聲的喊!
“是”,丫嬛快步離開,身後留下兩串濕漉漉的腳印,在汗白玉鋪就的地麵上分外刺目。
安王已經年屆50,從15歲開始就一直南征北戰、東檔西殺,為大夏國打下這萬裏河山。一直到40歲時終於四海清平、山河一統,才由皇帝封為安王,禦賜自己的妹妹清平公主為安王妃。當時,萬民空巷,舉國歡騰,慶祝這位為大夏國立下不世功勳的王爺終成眷屬。
如果安王妃順利地有了子息,則大夏一國不知道要多麼高興!可惜,天不遂人願,王妃的肚子偏偏沒有動靜,太醫院的醫生幾乎天天到安王府,民間各路神醫也來了不計其數,都是束手無策。沒有辦法,隻好從萬裏外的飄渺島玄渺峰請來了慧目道君來。慧目道君修煉的是天眼術,能看破未來。
慧目道君見麵也沒有寒暄,隻是睜開一雙總是眯著的眼睛,金色的瞳中光華大放,片刻後,兩行血淚從眼角滴落,身體也搖搖欲倒。
安王忙扶住,問:“怎樣?要不要緊?”
慧目道君擺手道:“無妨!”
安王追問:“內子能不能有子息?”
慧目道君答曰:“有!”
安王又問:“道君看大約何時?”
慧目道君曰:“王妃命有貴子,隻是此子應劫而生,現今為平安盛世,怕是……”
安王再問:“那可有破解之法”
慧目道君無奈道:“天命不可違,天機不可泄,言盡於此,告辭!”,竟疾步出殿,踏空而去。後慧目道君再未開過天目,安王聽聞後也是一聲歎息!
安王大婚5年後,皇帝和百官都坐不住了,安王是大夏一國的柱石,豈可無後?皇帝數次勸說,後更是下了禦旨,要求王公們將自己的適婚女兒送入安王府。一時之間,安王府內鶯鶯燕燕,熱鬧非常,弄得安王頭大如鬥。最後還是老太君作主,收了平王的一對孿生姐妹為側妃,這場鬧劇才告一段落。
說也怪,兩個側妃入門兩年後,先後給安王生了四位郡主(紫凝、紫馨、紫妍、紫怡),四位郡主雖然還是幼兒,但皮膚嫩白的如奶汁,吹彈可破,將來也必是美人坯子,安王更是高興,更高興的是安王妃終於害喜了,於是安王忙命人將安平閣內所有的鳥雀移走,並夜夜在閣內的側間睡。皇太後更是隔三差五地往安王府跑,山參、靈芝流水地向安王府送。
可是,3年來安王妃的肚子一天天大,卻不見有生產的動靜。仆人們都稀罕,這怕不是懷的是什麼妖精吧?滿朝文武更是憂心忡忡,這大夏朗朗乾坤,風調雨順,安王妃怎麼會懷上妖怪呢?
安王也是壓力山大,度日如年,3天前,烏雲密集,九道紫霄神雷劈裂虛空,滂沱大雨傾盆而下,安王妃終於覺得肚痛。安王忙請大夏國最好的接生婆崔婆婆到來,皇太後也命太醫院正副醫院使到安王聽差。
這一等就是三天,大雨也下了三天,聽聞城外農田被淹沒在齊腰身的水中,連皇帝都到天壇祭天,祈禱龍神不要再降雨了。現在,王妃終於要生了,安王不禁喜上眉頭。
突然,天空中一道閃電劃破漆黑如墨的長空,轟隆隆的雷聲把大地震的不住地搖動,無上的天威將丫嬛、仆婦們壓的直接跌到在地上,連王府哪些金丹衛士們也不得不蹲下。安王在安國殿內也覺得頭上壓下千斤大石,但是多年沙場征戰,血可流、頭可斷,但腰不能彎成為其至死不變的信條,他拚命挺直腰板,耳中仿佛聽到自己骨節發出的嘎吱聲,頭卻不自禁地向殿外的天空望去。
斧,巨斧,通體黝黑的巨斧,憑空出現的巨斧,攜焚天滅地之威能,燃燒著紫色的火焰,將黑色的烏雲攔腰截斷。烏雲碰到巨斧上燃燒的紫色火焰,不斷變換著各種形狀,一會如惡鬼,一會像判官,一會像金剛,但是無論如何變幻,隻要被紫色的火焰碰到,眨眼間便消失的無影無蹤。終於,太陽從雲層中露出來,灑下萬道金光,山川、大河、村莊、城鎮仿佛成了一副金色的畫卷。那柄巨斧也變小,沒入平安閣的方向。終於,烏雲消盡,藍的像海水的天空出現了,一道彩虹搭起的靈橋直掛天際,無數的雀鳥在靈橋邊飛舞、鳴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