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爾鎮風波(1 / 3)

一、陌爾鎮風波

1、愛的遺書

鄉間的夏季從柳條的低垂伊始,到得漫綠俯落,並排在小道兩側,為漫步其中的人們造就一個白天裏、地麵上的璀璨星空,那不僅是蔭涼的避暑佳處,更是排遣煩躁的天然所在,尤其於午後置身其中,還能聞得藏於枝葉中蟬的鳴唱和鶯的歌喉,其實無妨時間的阻礙,了解大自然的性情便能獲得時時刻刻的歡愉,那些長年生活在這裏的人們最懂得享受清晨的露水、午時的嬉鬧、傍晚的低沉和深夜的靜謐,董夫人特別熱愛深夜的郊野,習慣於晚飯後品一口茶,然後盞燈踏出府院的門檻,撇開仆人的殷勤和家務的瑣碎,獨自漫步在林間小道,隨著蟲兒的呼喚,踏著草坪的起伏,在滿天繁星的相伴下享受這寧靜的時空。

偶爾,也能遇到與她一樣外出散步的村民,他們總是很恭敬地向她問候,她也會隨興與之嘮嘮家常,詢問一些生活的瑣事,這些憨厚可掬的人們讓她回想起自己的少女時代,那個沒有地位、沒有身份、沒有責任,更沒有煩惱的平凡的歲月,於是她便會不禁想起一個人來,那個同樣沒有地位、沒有身份、沒有責任、也沒有煩惱的平凡的男人,而今,她和他都再也回不到那個青澀的時光。

但這其中不雜有悔恨和惋惜,因為她明白這個世界是按照一定規律存在的,而人也必須依照一些被成為宿命的東西所操縱,被一些俗而成形的規矩所桎酷,個人的情緒變化是無法撼動它們的。

曾經也幻想過,但婚姻並沒有成為她通往幸福的馬車,而是變為令其生活趨入平淡的白水,衝散了年輕時色彩斑斕的激情,然而沒有激情的生活太乏味了,她需要找一些修飾,來點綴自己百日如一的清淡,唯一可以寄托的也便剩下了這片叢林,這些綠色和這個時節。

一個名叫秦慕真的男孩兒曾經用他的愛情為她釋放了夏季裏叢林的綠色情懷,就是那個普通農民的孩子為她寫下了隻屬於她的詩歌,就是他,曾令她心波蕩漾,並立誓要一生跟隨,可是誰能料想,最後斬斷情絲的竟然是她自己。

因為什麼?因為塵俗。

她太美了,美到一輩子屈居人下的父母隻能把希望寄托在她的美貌上,而他也太富才華和抱負,以至於敢和統治了這個天下近三千年的外族相對抗,他放棄了通過科考達到富裕的坦途,居然願意拋棄一切參加起義軍隊,一支被稱作叛軍的隊伍,在甘於平凡的百姓眼中是走向死亡的行軍,她的父母太清楚這一點,而她也隻有唯家命事從,毅然拒絕了他功成名就後回鄉娶她的誓言,在他離開一個月之後,嫁給了當地的貴族公子韓宇旗,當時她剛十八歲。

世事難料,三年後,誰都不抱希望的起義軍居然一路凱歌,占據了十九座城池,恢複了墨仙的國號,並逼迫星羅國承認了它的獨立,她本不關心時事,畢竟那是屬於男人的,但偏偏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都卷入了這場風煙,逼著她要像一個史學家一般認真讀取每一段時空記錄和細心觀察每一次政局變化。

在她的個人情感中,秦諾曾令她很失望,但作為一個男人,他卻沒有讓她失望。由於作戰勇敢和富有謀略,秦慕真得到了義軍統帥莫胡子的賞識和提拔,這位名噪一時的草莽英雄在重傷臨危的時候將帥權交給了這個年輕人,而這個年輕人也用他的戰績和政績告慰了他的在天之靈。

在義軍如日中天的時候,她的丈夫也昂然走向了戰場,帶著從本地招募的五百名勇士一起,加入了她的初戀情人的隊伍,兩年後,回來的隻是一口棺木和七十個幸存的戰士。她的公公因不堪老年喪子之痛,不久鬱鬱而終,她則在寂寥和感傷中度過了四個春秋,每年到丈夫的祭日她都會到墳前上香獻花,用驕傲和讚美的眼神注視丈夫的墳塚很久很久。

她依然年輕,卻已守寡四載。

不覺著,她又來到了那個小土丘上,看著那輪和當年一樣皎潔的明月,心回初戀,當初就是在這裏,就是在這時,秦慕真給她結下了第一個花環,戴在了她的頭上,彼此獻上了初吻……

物似人非,事已休,心未死,何計斬煩憂?

便於此時,遠處傳來一陣呼喚聲。

“夫人,夫人,家中有要事。”

那是老管家徐童在呼喊自己,想是應著這盞燈光找來的,這個徐童已在韓家做了一輩子活計,丈夫主事時他便是管家,辦事勤懇,有禮有節,對韓府是忠心耿耿,不論是誰主家,他都能伺候得很好,也頗為靈通,董夫人自然也很倚重他,但凡平常家事他皆能料理,若非緊急事務他萬不會來打攪自己的寧靜,莫非真出了什麼事情?她也不敢耽擱,馬上迎著徐童而去。

碰麵時,徐童已是氣喘籲籲了,也不忘向夫人作揖行禮,董夫人上前攙扶住這位老者,問:“老管家何事如此之急?叫家丁來喚我便是,何必親身趕來。”徐童歇口氣,說:“夫人,京城來人了,現在府中等候。”董夫人說:“京城來人?什麼人?”徐童答道:“看樣子是官人啊,領頭的是個年輕後生,玉帶錦袍的,還跟著好多軍人,個個金盔寶甲,虎威虎氣的,陣勢嚇人,小人不知端的,未敢托人,隻好自己來找夫人稟報。”董夫人微微一蹙眉,笑道:“老管家多心了,我韓家世代行善,不曾與人有怨,並有微功於國家,朝廷不至隆謝,但也不會予罰,盡管放寬心便是,來,你我且回去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