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非禮勿言:說話委婉是修養的體現(1 / 1)

在語言溝通的過程中,委婉是一種頗有奇效的黏合劑。委婉含蓄的表達比口無遮攔、直截了當地說更能體現人的語言修養。

俗話說“言為心聲”,談吐不單是一種用來交流的手段和工具,而且也體現一個人的思想感情。同時,語言也是一個人道德情操、文化素養的反映。

在社會交際中,如果能做到言之有“禮”,談吐文雅、委婉、含蓄,就會讓人感到舒服溫暖、耳目一新,還會觸動人的心靈,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如果一張嘴全是髒話,甚至惡語傷人,定會被眾人反感,從而大大地阻礙了與人們進行社交活動的步伐,最終沉寂於黑暗的角落裏鬱鬱寡歡。

孔子所說的“非禮勿言”,它不僅體現了從古至今的道德標準,還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正式或非正式的交談都有許多禮貌忌語。禮貌忌語指的就是在交談中不禮貌的語言、談話人所忌諱的話題,以及容易引起他人誤解或不快的語言。

有一天,一位剌頭師傅家被盜了。第二天早上,來了一位顧客,見剌頭師傅愁容滿麵,就問他是怎麼了。剌頭師傅回答說:“昨天夜裏,我辛辛苦苦剃頭攢下的一年積蓄全被小偷偷走了。唉!想一想,權當替小偷剌了一年的頭吧!”顧客一聽,還沒坐下就生氣地走了。像這樣不會說話的剃頭師傅,真是砸自己的飯碗。

或許,你會覺得這種小故事聽起來很好笑。其實,類似的事情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與人交往中,有些人隻圖一時口舌之快,有意無意地對他人造成了傷害,有時一句侮辱性的語言完全可能把深厚的友情葬送掉。其實有許多語言傷害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隻要你學會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考慮,保全別人的尊嚴。

王燕在某機關單位做行政文員,她有一個說話特直的毛病。每當別人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見,她說出的話總是很傷人,而且總是直指別人的痛處。有一次,同一部門的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別人都稱讚“合體”“漂亮”。可是,當那位同事問王燕感覺如何時,她卻毫不猶豫地回答說:“說實話,你的這件衣服雖然很漂亮,但是穿在你的身上就像給水桶包上了豔麗的花布,因為你實在太胖了,而且這顏色對於你這個年紀的人來說顯得太嫩了,根本不合適!”

這話一出口,原來興致很高的同事麵色立刻就僵住了,而周圍大讚衣服好的人也都顯得很尷尬。因為,王燕說的話就是大家都不願意說的得罪人的“老實話”。雖然有時她也很為自己說出的話不招人喜歡而後悔,但她總是忍不住,盡說些讓人接受不了的實話。久而久之,同事們都把她排除在集體之外,有什麼活動也不願意邀請她參加。最後,她成了這個辦公室裏的“外人”。

一個聰明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是從不會把話說死、說絕、說得自己毫無退路可走的,比如,“誰像你那麼不開竅啊,要是我幾分鍾就做完了”“你跟XX一樣缺心眼兒”“我永遠不會辦你所搞砸的那些蠢事”,等等。這樣的話任由誰聽了都會不高興,沒有人受得了這樣無禮的話。

總之,動聽的話能讓人在寒冷的冬季感到春天般的溫暖。反之,一句惡語則會如冰冷的雨雪,即使在夏天也會讓人感受到痛苦與寒意。在這個日益文明的社會,你要想在職場上有所發展,在社會生活中被人們所承認,就必須做到談吐不俗,言語委婉、含蓄。這不僅是社交的基本禮儀,還是對談話人的一種尊重,更是個人修養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