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員工,在一個百貨店已經工作了7年。他是一個不太在意細節、更不屑於從小事中積累工作經驗的人。他曾給顧客拿過上萬次商品,但他既沒有留意過不同顧客的不同要求,也沒有思考過類似“為什麼不同季節會有不同的顧客群光顧”這樣一些問題,更沒有給供貨商提供過一點點有價值的改進生產的建議。
他隻是在掙錢糊口,不關心工作中的小事,也不思考執行中的細節。如果他不被淘汰的話,他也隻能當一輩子的售貨員,終生當一名稱職的售貨員並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問題在於,他也曾有過的宏偉目標,希望自己成為一個能夠在商界馳騁的精英。
說實在的,他的宏偉目標能不能實現,很讓人擔憂,假如哪一天他不得不去另外的百貨店應聘,相信他除了可以辯解自己雖然年紀大了一些,但是照樣可以像年輕人一樣一天站8個小時外,可能真的說不出太多能夠令招聘者滿意的優點了。而那些曾經同在百貨店站櫃台的年輕人,那些積極進取、善於從執行細節中積累經驗的年輕人,有的已經獨立門戶,小有建樹;也有的早已成為國內著名百貨公司的中層管理者,在新的公司獨當一麵了。
“不論什麼任務,你都應該不折不扣地完成。”這絕對是你在職場必須遵循的真理,但是,如果你不從執行的每個細節著手,真理就將是一句空話。
努力了解執行中的每一個細節吧,為了你工作的單位,也為了你自己!
嘴裏常說“沒問題”,往往會出大問題嘴裏常說“沒問題”,內心就會充斥不會出事的想法,於是疏忽大意,馬虎輕率,結果常常出現大問題。
老板:“有問題嗎?”
員工:“沒事,肯定沒問題?”
工作中,類似的對話我們聽到的概率很高。
真的“沒問題”嗎?
如果確實沒問題當然很好,但往往用不了多久,問題就會出現。
因為往往自認為沒問題,疏忽大意就會占據我們的頭腦,讓我們在執行時輕易放過關鍵的細節,從而無法不折不扣地執行,最終引發大災難。
前不久,多家新聞媒體報道了安徽合肥一家公園的遊樂設施“世紀滑車”發生事故,導致兩名學生一死一傷的慘劇。
當時,“世紀滑車”的6節車廂裏搭載了7名遊客,順著15米高的軌道緩緩爬升,當滑車即將爬升到最高點時,卻突然停了下來。
隨後,6節車廂急速倒滑,導致最後一節車廂脫軌,坐在最後一節車廂內的一名女中學生被甩到了車後的鋼軌上,轉眼間5節繼續下滑的車廂碾過她的身體,和她坐在同一排的同學也被甩出後摔傷。
隨後,這名女中學生和她的同學被送往醫院進行緊急搶救。
盡管她的同學撿回了一條命,然而這名女中學生因為傷勢過重,送到醫院時已經停止了呼吸。
事故發生後,有關部門對事故進行了調查取證,調查發現:
“世紀滑車”出事前半個小時,2號車廂與6號車廂連接部位斷裂,公園自身沒有能力焊接,一名修理工就自作主張調換了這兩節車廂的位置,他認為,兩節車廂調換應該沒有問題。
隨後在對滑車進行3次空車試運行時,每次都聽見滑車發出異響,但他並沒有在意,覺得發出怪聲對運行不存在很大影響。
更可怕的是,當天滑車的操作人員竟然沒有上崗證,不具備發現異常情況的能力。按照規定,這樣的人員是不能對遊樂設施進行操作的。
修理工認為“兩節車廂位置調換沒事”、公園管理員認為“操作人員無證上崗沒問題”,就是因為這樣一個個的疏忽,導致了事故的發生。
任何人都希望“沒事”、“沒問題”,但這需要建立在執行中充分考慮各種可能性並對每一個可能性進行細致檢查、保證萬無一失的基礎上,而不是自己想當然地認為“沒事”、“沒問題”。
所有的“沒事”、“沒問題”,都需要以事實為基礎,即使發生意外情況的幾率隻有0.01%,也絕不能抱著這樣的僥幸心理:“發生的概率那麼小,應該沒事,不用管它”。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放過0.01%,就能將事故發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請讓我們記住一個有關細節的不等式:100-1≠99,100-1=0,1%的疏忽會導致100%的失敗。
做事“想當然”,出現悲劇就是必然有些員工在工作中出現錯誤,許多時候並非是能力問題所致,而是在執行過程中“想當然”導致的結果。
“想當然”是漢語中一個常用的詞語,其詞義是說,人們做事情時或認知某件事情時,隻憑主觀推測,認為可能是或應該是這樣。“想當然”的人,往往憑經驗和感覺行事,忽略事物的本來麵目,隻認定一種可能,從而導致錯誤和悲劇的發生。
執行中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往往就是“想當然”的時候。
2007年6月15日淩晨,一艘運沙船與佛山九江大橋橋墩發生嚴重碰撞,造成九江大橋三個橋墩倒塌,致使9人當場墜入江中,8人死亡,1人失蹤。
調查發現,船長石桂德駕駛“南桂機035”船途經九江大橋附近時,江麵出現大霧,能見度變低。
石桂德想當然地認為:
“這點霧算不了什麼,可以正常航行。”
因此,他並未指揮采取安全航速航行,也沒有選擇在安全地點錨泊,而是憑經驗冒險航行。
在能見度如此差的情況下,值班水手本應站在船頭協助瞭望,而事發時,值班水手卻正在排水艙協助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