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通貨膨脹
【新聞案例:史上最高的通貨膨脹:人人都是“億萬富翁”】
2008年,津巴布韋年通貨膨脹率暴漲到231000000%(0.23億倍)!津巴布韋的工人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公交車票錢。人們的失業率已經上升到80%,1/3的人口離開了這個國家。蔬菜和水果的價格隔日就翻番。2008年1月,津巴布韋儲備銀行推出麵額1000萬津元的鈔票。4月發行世界上麵額最大的5000萬津元紙幣;5月發行麵額5億津元的紙幣。7月津巴布韋發行人類曆史上麵值一千億元的最大額紙鈔。千億大鈔不值錢,因為現在乘坐公交就需要2千5百億津元的車費。由於紙鈔印製太多,以至於印鈔紙供貨商貨源供應不上。津巴布韋現存的印鈔紙可能很快用完。2008年8月,津巴布韋鈔票100億津元支票將“砍掉”10個零,這意味著100億津元將與改革後的1元新幣等值。2008年12月,津巴布韋儲備銀行在砍掉10個零的津元的基礎上,重新發行麵額為1億津元新鈔。12月19日,津巴布韋儲備銀行正式宣布發行麵值為一百億的津元紙幣。這樣的政府最有權勢的人就是中央銀行行長,津巴布韋的央行行長甚至被爆跟總統夫人有婚外戀。
商品和貨幣構成了市場經濟的一體兩麵,兩者的發展共同維持著整個經濟係統,一個發展更具有競爭力,帶動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一個發展更具有維持力,用虛擬的繁榮來實現經濟的平穩;一個發展不可避免地形成“過多的資本追逐過少的利潤”的生產過剩之下的通貨緊縮,另一個發展不可避免地形成“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商品”的消費過剩之下的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Inflation),是由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所引發,就是流通中的貨幣供給量超過了實際需要量,造成物價普遍上漲之現象。從表現上看,物價上漲不一定是通貨膨脹,但通貨膨脹則一定導致物價上漲。
通貨膨脹在類型上按物價上漲的速度和趨勢可以分為三類:爬行(最佳)通貨膨脹,指物價上漲不超過2%—3%,同時不存在通貨膨脹預期的狀態。溫和通貨膨脹,指物價水平上漲幅度在3%—10%之間。奔騰式通貨膨脹,兩位數的通貨膨脹,物價水平上漲幅度為10%以上,100%以下。惡性通貨膨脹,又稱超級通貨膨脹,指物價水平的年上漲率為100%以上的通貨膨脹。津巴布韋的通貨膨脹就屬於此類。
衡量通貨問題最常用的指標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它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指標選擇有代表性的家庭消費的一攬子商品與服務的平均價格,選擇與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關係密切、消費(銷售)數量(金額)大、市場供應穩定、價格變動趨勢有代表性的商品,以美國為例,構成CPI指標的主要商品共分八大類,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飲品、住宅、衣著、教育和通訊、交通、醫藥健康、娛樂、其他商品及服務,共計251個基本分類,600-700種規格的產品價格。
關於通貨膨脹形成的機理和成因,在經濟學理論上是基本達成共識的,就是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就會上升。如哈耶克認為:“無論何時何地,通貨膨脹都是政府行為的後果”;弗裏德曼說:“通貨膨脹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必然是而且僅僅是一種貨幣現象”。大師們拂去經世浮華,直指問題的核心,洞穿通貨膨脹的本質和根源就是政府貨幣供給量的過度增長,簡單地說,就是錢印多了。其他諸如:壟斷、社會動蕩、財政赤字和石油價格等在中長期內對通貨膨脹都沒有影響,除非它們引發更高的名義貨幣增長。換言之,或許通貨膨脹的誘因和傳導機製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是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隻有一個:貨幣供應量過多,擰開的水龍頭最終會讓池子裏能飄起來東西的都飄起來。
理解通貨膨脹的關鍵在於貨幣的名義價值與實際價值的背離。名義價值是指貨幣麵額單位;實際價值是指把貨幣換算成購買力平價的商品,然後再進行比對。貨幣供應量的增加使得貨幣名義價值增加,即名義收入增加,而貨幣的實際價值不變,單位貨幣實際價值下降,即社會實際收入減少,1921-1923年,德國平均每月物價上漲三倍,而貨幣平均每月也多印三倍。
具體來說,通貨膨脹從引發機理和傳導機製上看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貨幣供給量過多,總需求過度增長,超過總供給,導致太多的貨幣追求太少的商品和勞務而引起的通貨膨脹。當總需求增加時,隻使得物價上揚而產出沒有增加,所以是純粹的物價膨脹。促使需求拉動膨脹的因素很多,可能來自消費、投資、政府支出的增加或者預期物價上漲的心理。
二是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通貨膨脹與衰退並存的現象是由總供給的減少所致。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是成本的增加導致總供給減少,使得產出減少及物價上漲。需要通過特定產業中的工會與資方的市場力量的更迭來解釋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工會增加工資,因而勞動成本增加,生產者的反應是減少供給和提高價格以轉嫁成本,於是導致大宗商品和勞動力價格的上漲。
三是結構失調性通貨膨脹:由於需求結構的變化而引發產業結構的變化,導致物價總水平上漲。結構失調性通貨膨脹的具體原因:產業結構在升級換代過程中,一些產業部門的需求量增加,從而導致該部門的產品價格和勞務價格上漲;而一部分產業部門的需求量將減少,但由於勞務價格的剛性造成該產業部門的工資價格不跌或跌幅很小,兩項加總社會總價格呈上漲趨勢。信用過度擴張—政府為刺激經濟發展決策失誤造成。四是輸入型通貨膨脹。由於輸入品價格上漲而引起國內物價的普遍上漲。這種類型一般出現在世界性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並通過國際貿易、跨國公司、開放型經濟部門等途徑在國際間傳播。外貿的巨額出超,外彙收入急速增加,導致消費和投資過熱。外資大量流入和進出口貨物價格的上升都會導致通貨膨脹。事實上,最後很難從某個單獨的原因上來分析現實中的通貨膨脹。任何一種成因都不可能窮盡所有的方麵,每一種具體條件下的通貨膨脹,其成因和機理都不盡相同,我們要綜合考慮。
比如我們考察以石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石油價格通過三個主要途徑影響中國物價變化並對經濟產生影響。首先,國際石油價格直接推動物價上漲,這是輸入性通貨膨脹因素;其次,因石油進口價格提高,中國生產環節成本隨之提高,產生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第三,物價上漲帶動工資、利率、租金等上漲,生產成本提高,引發產品價格全麵上漲。利用國家信息中心研製的《多部門價格模型》測算表明,按照國際石油價格上漲20%計算,影響國內消費價格指數上漲0.4%,生產資料價格指數上漲1%,國內生產總值下降0.2%,其中消費下降0.15%,投資下降0.31%,出口下降0.5%。
從通貨膨脹與貨幣的曆史過程的關係看,在簡單商品經濟之下隻有偶然性的通貨膨脹;而金本位製下的通貨膨脹也不是經常和大量的現象;當全球廢除金本位之後,通貨膨脹開始頻繁發生,並開始成為經濟問題的核心矛盾和表現。原因在於,市場經濟一極是商品,另外一極是貨幣。金本位之下,貨幣一極的總量處於相對穩定的均衡狀態。利潤的積累主要在商品的一極以生產性資本方式進行,財富向資本傾斜最終導致貧富分化,也就是以貨幣一極財富分配的結構不合理,富人積累資本,消費能力有限,窮人消費能力不斷下降,那麼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結構性矛盾的累計必然導致通貨緊縮。大蕭條的出現,資本主義的信徒不認為是製度的本質缺陷造成了危機,反而認為是黃金和白銀增加的速度趕不上財富增加的速度和人們不能花錢消費導致了大蕭條,於是全球性廢除了金本位,人類從此進入了法幣時代。廢除金本位之後,當貨幣的一極也加入市場波動後,在貨幣發生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單位貨幣的購買力對應的商品數量就會下降,商品名義價格就會上漲,經濟中出現通貨膨脹。但此時企業和居民的名義收入增加,生產和消費失衡將會緩解,經濟表麵一片繁榮,於是製度性的通貨緊縮經濟危機因為貨幣總量和結構同時發生改變,而越發呈現複雜而多變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