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的規則32(1 / 3)

第三十一章科學管理

【案例分析:製度動力】這裏有三個故事,要說明的是製度的力量。

第一個講的是二戰期間,美國空軍降落傘的合格率為99.9%,這就意味著從概率上來說,每一千個跳傘的士兵中會有一個因為降落傘不合格而喪命。軍方要求廠家必須將合格率達到100%才行。廠家負責人說他們竭盡全力了,99.9%已是極限,除非出現奇跡。軍方(也有人說是巴頓將軍)就改變了檢查製度,每次交貨前從降落傘中隨機挑出幾個,讓廠家負責人親自跳傘檢測。從此,奇跡出現了,降落傘的合格率達到了百分之百。第二個故事,講的是英國將澳洲變成殖民地之後,因為那兒地廣人稀,尚未開發,英政府就鼓勵國民移民到澳洲,可是當時澳洲非常落後,沒有人願意去。英國政府就想出一個辦法,把罪犯送到澳洲去。這樣一方麵解決了英國本土監獄人滿為患的問題,另一方麵也解決了澳洲的勞動力問題,還有一條,他們以為把壞家夥們都送走了,英國就會變得更美好了。 英國政府雇傭私人船隻運送犯人,按照裝船的人數付費,多運多賺錢。很快政府發現這樣做有很大的弊端,就是罪犯的死亡率非常之高,平均超過了百分之十,最嚴重的一艘船死亡率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三十七。政府官員絞盡腦汁想降低罪犯運輸過程中的死亡率,包括派官員上船監督,限製裝船數量等等,卻都實施不下去。最後,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勞永逸的辦法,就是將付款方式變換了一下:由根據上船的人數付費改為根據下船的人數付費。船東隻有將人活著送達澳洲,才能賺到運送費用。新政策一出爐,罪犯死亡率降到了百分之一左右。後來船東為了提高生存率,還在船上配備了醫生。 第三個故事,講的是某日本高級酒店,檢測客房抽水馬桶是否清潔的標準是:由清潔工自己從馬桶中舀一杯水喝一口。可以想象,這樣的馬桶會幹淨到什麼程度。一個好的製度可以使人的壞念頭受到抑製,而壞的製度會讓人的好願望四處碰壁。建立起將結果和個人責任和利益聯係到一起的製度,能解決很多社會問題。

現代企業製度,所有權與經營權是兩權分離的,以股份製為代表的所有製形式,使得資本和所有人在企業中可以隻屬於投資者的角色,而無需參與到企業的經營中;這樣從某種程度上,可以使得企業拋開了生產關係的束縛,而把精力放到把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效益的最大化中。但在另一方麵,這種兩權分離的做法容易造成代理人成本——即管理者為了個體的利益而犧牲企業所有者的利益的行為。這種管理製度的安排來自於上世紀的科學管理。

費雷德裏克·泰羅(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1915年)是美國古典管理學家,科學管理的創始人。他不斷在工廠實地進行試驗,係統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動作所花費的時間,逐漸形成其管理體係——科學管理。泰羅的主要著作有《科學管理原理》(1911)和《科學管理》(1912)。凡是研究管理學的人,都無法繞開泰羅。在管理學的創立時期,伴隨著機器化大工業的飛速發展,泰羅給世人豎起了一座豐碑。他從企業管理出發,為管理學大廈奠定了豐厚的基石。正是他搭起的平台,使眾多的研究者和實踐者在管理領域裏做出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建樹。如果說,研究經濟學必須從亞當·斯密開始,那麼,研究管理學就必須從泰羅開始。

科學管理首創於美國,是以工商業的生產管理為起點,理論、原則和操作性技術方法相結合,兼具思想性和實用性的一整套管理學說,其內容涉及生產管理的技術與方法、管理職能、管理人員、組織原理、管理哲學等五大方麵。正是從科學管理開始,管理學沿著伽利略、牛頓創立的實驗科學道路,告別了單純的經驗總結和智慧技巧,由治術的層次發展為一門科學。科學管理不僅僅局限於技術層麵,科學管理所含的思想層麵的內容,遠比其技術手段重要得多。隻有完整地理解現代企業製度和新教倫理的有機組合,才能真正掌握科學管理以及泰羅製。

在科學管理的組織層麵:

計劃與執行相分離原理:從1880年下半年開始,泰羅在米德維爾鋼鐵廠進行了一係列實驗,“以測定在切割鋼鐵時所使用的工具應以怎樣的角度和形狀為佳,同時還要測定切割鋼鐵的恰當速度”。這兩個問題聽起來十分簡單,似乎任何一個車工都能回答,都應該會用最佳方法操作。在開始這些實驗時,泰羅以為實驗不會超過6個月。但結果大出他的預料,實驗斷斷續續進行了26年才最終完成。切削金屬的實驗表明,把工作設計交給工人,實際上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最佳方法竟然要用26年的實驗,這是車工自己所做不到的。任何工人,如果單憑經驗,隻能達到“會做”,但不能達到“最佳”。所以,對於工作的計劃、安排,以及操作動作設計,是不能由工人自行進行的,必須由懂得管理和科學技術的專家進行。也就是說,計劃職能不能由生產者承擔,而必須由管理者承擔,工人隻負責執行。

管理人員的專業化:泰羅當時的工廠裏有很多是老板兼經理,所有者和經營者沒有分離,導致的結果就是許多經營者不懂管理。既然要推廣科學管理,就必須由懂行的專家來經營。推行科學管理的首要問題,也是科學管理運動中阻力最大的難題,就是管理人員的問題。沒有高素質的管理人員,科學管理就根本無法進行。因此,泰羅和他同時代的管理學家,都不約而同地十分重視管理人員問題。他們對管理人員的職能任務、職責範圍、素質培養、思維方式等方麵,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泰羅開始,管理人員作為一個社會上的特殊階層(即所謂的職業經理人階層)逐步形成。泰羅多次強調,管理人員必須由懂得科學,熟悉經營業務,具有較高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的人員來充任。這一要求的實質,是實現工商企業中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分離,以專家取代過去的工頭,以經理取代過去的工廠主。在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並由專家行使經營權的基礎上,再進一步,還應該在管理者內部實現專業化分工,使管理者盡可能隻管單一性事務,即強調內行管理,以提高管理的質量和效率。泰羅強調,管理是通過教育學會的。管理並不是個別天才人物的專利,而是人人都能從事的事業,隻要通過適當的教育和學習,誰都可以管理。